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书,能找到的只有一两本被撕掉封面的《故事会》。
到了初中,手里才有了一点零花钱,可以自己偶尔买几本书看。当时买的书都是一些名著,比如《呐喊》、《钢铁时怎样炼成的》、四大名著之类的。
高中时期,除了定了一年的《读者》,印象中没有买过什么书,平时读课外书都是去图书馆借。大学时也是如此,书的来源都是靠图书馆。
刚毕业那几年我买书最频繁,那时书价不像现在这么高,100块钱能买五六本。而且众多电商网站图书经常促销,有时候书价低到你不买都会感觉不好意思。于是,不知不觉就开启了购书狂模式,只要看到感兴趣的书,先买再说,看不看是另一回事儿。
后来又买了Kindle,买起书来更是方便,付完款不用等待就能得到新书。但其实我感觉为之付款的并不是新书,而是那种买了书就相当于已经获取新知的满足心情,因为那些书买完之后就沉睡在Kindle中,直到某天我忽然想起它时,才会再次找出来。
现在买书,我就不那么随意了,一般都是把想看的书先加到购物车,然后等到真正想看的时候才下单,减少冲动消费。因此,这两年买的书少了很多。可即便如此,家里没看的书还是越来越多。
王老师在前两天的推文里提到买书不读是种病,感觉我也得了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