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动静的高中班级QQ群,前几天有人发了一张微信群邀请码,我犹豫了几次,才扫了码加入。
进去之后,这个微信群也是一片安静。等后面渐渐又进来一些同学,才开始有人聊天。跟预想一样,聊天的都是之前班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们聊的都是以前的共同回忆,但这天也没聊多久,就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
我犹豫入群的原因就是如此,从一个沉默的群,加到一个新群,新群刚开始热闹一阵后很快就陷入了沉默。毕竟毕业将近 20年了,还能保持联系的同学寥寥无几,我们能聊的话题,翻来覆去还是关于高中时期短暂的交集。
有个还在联系的高中同学是隔壁班的,那时住在同一个宿舍,和我都在江苏读大学,我在南京,他在镇江。大学时他到南京考商务英语,我接待了他,后来我去他们学校玩了一趟,在他宿舍借宿了一个晚上。他结婚时,我去当了伴郎,我结婚时,他帮忙接送客人。交情可见一斑。
两年前,这个同学在临近春节时约我见面,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时隔四年。我们在他公司聊了两个多小时,因为正好是饭点,他还特地点了外卖边吃边聊。虽然久未见面,但聊起天来却不显生分。我们聊到相识的各个同学的近况,各自的事业和家庭,高中时的往事,还有人生的诸多感慨。一晃又是两年,不知下次相见是何时。
还有我的大学同学,也已多年不见。毕业后,见面的场合都是在同学的婚礼上。因为我结婚晚,所以最近一次见到他们就是在自己的婚礼上。2020年是我们毕业的10周年,本来计划好的聚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一延再延。我们只能通过微信上零碎的信息片段,拼凑出每个人模糊的生活状况,偶尔的问候也显得越来越生疏。
网络的便利让我们相互联系触手可及,但不同的生活际遇又不断推远我们的距离。人类学家项飙在《十三邀》节目里提到“消失的附近性”说法,用在这个现象上似乎也挺合理。通过网络,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视界,实现了真正的“天涯若比邻”。可对于真实生活中的周遭事物,那些可以接触到的有血有肉的身边人,却关注得越来越少。
为了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了找到失去的附近性,我们应该减少屏幕时间,多出去走走。去和那些生气腾腾的人交谈,去跟久未谋面的朋友联系,重新找回丢掉的中圈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