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Insight(洞察)是什么?为什么要按这个方式进行产品创新?
我们广告片的Big Idea的洞察(Insight)是什么?
……
洞察(Insight)在消费品公司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但它又是一个特别玄乎的词,很难有一句话把它解释清楚。
我先去看了维基百科的定义:
洞察(英语:Insight)是对特定背景下特定因果关系的理解。该词汇可以是指:
一条信息;
理解事物内在本质或直觉观察的行为或结果(在希腊语中称为noesis);
反省;
敏锐的观察力、推理力、辨别力和知觉力,称为智力或智慧;
基于识别模型、上下文或场景中的关系和行为来理解因果关系(参见人工智能);
突然出现的洞察力,例如理解如何解决难题的时刻,被称为Aha! moment(灵光一现的时刻)或Eureka Effect。
备注:尤里卡效应(Eureka effect,也被称为啊哈!时刻,Aha! moment或尤里卡时刻,eureka moment)指的是人类突然理解一个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或概念时的时刻。此时一个以前无法解决的难题突然变得清晰和明显。这种从不理解到自发理解的转变往往伴随着喜悦、满意以及感叹。
看到这里,我只看懂了洞察出现的时刻,可以称之为Aha时刻!
于是我又找到了一家位于亚特兰大的产品创新咨询公司Thrive对于洞察的定义,他们的定义相对清晰一些:
- 揭示事物内在本质的未被承认的基本人类真理;
- 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使我们重新审视现有惯例并挑战现状;
- 对人类行为的深刻观察,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消费者;
- 关于驱动人们行为的潜在动机的发现。
有时候,更好地了解某个概念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它不是什么。
Thrive同样解释了洞察不是什么:
- 洞察不是数据(Data)。数据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我们必须记住它只是单独的数据! 它不是一个洞察,它也不能为你做思考。
- 观察(Observation)不是洞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新的洞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但仍然只是要考虑的一个数据点,永远不应该单独存在。它们是事实(Facts),缺乏消费者行为(Behavior)背后的 "原因(WHY) "和 "动机(Motivation)”。我们在发现洞察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敏锐的观察转化为更有意义和可操作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要不停地问 "为什么(WHY)”。
- 用户的愿望(Wish)或需求声明(Needs)不是一个洞察。洞察不是一个明确(Obvious)的需求陈述(statement of need)。洞察力是不太明显的、无形的、潜在的。洞察是一个隐藏的真相,是执着的挖掘和敏锐的感知力的结果。任何时候你听到'我想要'或'我需要'的陈述时--退后一步,暂停一下--因为你可能需要深入挖掘,了解动机,以及用户’想要'背后的原因。
结合上面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回答什么是洞察。
Q:什么是洞察/消费者洞察?
A:洞察(Insight)是关于目标消费者的一个“尚未明显的发现”(not-yet obvious discovery),让我们能够在品牌和消费者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并引发消费者“你显然理解我”(“you obviously understand me”)的情感反应。
洞察是从对消费者需求、偏好和动机的全面理解中发现的隐藏真相。
既然洞察是关于消费者的隐藏真相,那有了洞察,我们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可以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扩展可能性的领域。
那洞察可以具体应用在哪些层面和维度呢?
单独从消费品行业来说,洞察可以应用在:
品牌定位:品牌面向什么样的人群,愿景使命价值观、POD等
产品策略:产品线布局、产品定位、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等
品牌/产品营销:营销策略、Big idea、广告片、短视频等
新品开发:新品开发的具体方向及方案、匹配的功效与成分、作用机理、产品体验、包材设计、包装设计等
渠道执行:电商页面设计、店铺装修、直播上品节奏、开箱体验等
……
也就是在品牌几乎每个维度,我们都可以应用洞察。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些洞察应用的具体案例:
- 飘柔的产品创新 - “首支免洗护肤素”:宝洁的研究人员经过入户采访消费者并观察消费者洗头过程,结合研究数据发现,中国60%的女性在洗发过程中使用护发素类产品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如弯腰、清洁面盆周边地面、易打湿衣服等)。宝洁以此洞察为切入点研发出免洗护发素,洗头后直接抹于发上,轻盈易吸收,让洗头护发过程更加轻松。
- 吉列的品牌营销 - “湿剃也性感”:吉列剃须刀在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男性,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群体认为电动干剃比手动湿剃更方便,而且他们觉得手动湿剃不够新潮,其实手动湿剃可以剃得更干净,也更清爽。如何让年轻的消费者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说服他们使用湿剃?调研人员通过与年轻男性相处发现虽然天天剃须,但是用湿剃还是干剃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一直集中在运动、车、技术和异性方面。于是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来研究女性对男性使用剃须刀的看法。结论是大多数女性觉得手动湿剃的男性更性感。从2012年起,这个洞察被转换成一场以“性感”剃须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在推出一年半以后,吉列湿剃业务实现了17%的增长。
- 沃尔玛的渠道执行 - “啤酒与尿不湿”:沃尔玛一家分店的营销经理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啤酒与尿不湿的销量在周末总会出现成比例增长。这种情况的购买者以已婚男士为主,他们家中有孩子且不到两岁,有尿不湿的刚需,他们喜欢在周末边看体育比赛节目边喝啤酒。基于此洞察,这位营销经理对超市的物品摆放进行了调整,将啤酒与尿不湿摆放在一起,同时将牛肉干等一些简便的下酒食品也摆放在一起,这样全年下来,营业额增加了几百万美元。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
至本发现很多消费者在浴室使用洗面奶,普通盖子的洗面奶放在浴室会容易出现积水和皂垢,因此至本的洗面奶有防渗漏瓶盖设计,让消费者在浴室使用更安心;
华为手机发现用户有截长图的需求,在系统内内置了截长图功能,用户只要单指指关节敲击屏幕并保持指关节不离开屏幕,稍微用力画“S”,屏幕将自动向下滚动就可以截长图;
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手机根据本地用户洞察,做了很多产品研发。比如非洲当地民众由于皮肤颜色比较黑,在暗光环境中,一般手机很难进行准确的面部识别,往往拍照效果很差。传音天才式地发明了通过眼睛和牙齿来定位的对焦成像的美肌模式,大量搜集当地人的照片,进行脸部轮廓、曝光补偿口、成像效果的分析,进行度优化,从而帮助非洲消费者拍出更加满意的照片,深受广大非洲人民的喜爱。
既然洞察这么重要,那常见的发现洞察的方法有哪些呢?
- 数据分析:消费者在各类平台和品牌私域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比如淘宝天猫购买数据、小红书抖音的浏览数据、品牌CRM的互动数据等等。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识别消费者模式、趋势和品牌改进的机会,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跟踪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并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
- 社交媒体监测(Social Monitoring/Listening):通过监测社交媒体,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竞争对手和品类/行业的评价。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趋势、客户痛点和改进的机会。
- 政策及外部商业机会分析:通过对国家政策规划、行业分析报告、产品上下游发展趋势等的解读,可以帮助品牌发现很多新的机会和威胁,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
- 定量市场研究:定量研究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需要用数学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数量的分析。定量方法往往是结构化的、客观的、可衡量的、更有科学性的。最常用的定量市场研究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卷调查法。具体的执行方式有:电话访问(CATI)、面访(F2F)、神秘访客、用户日记(Diary)、在线调研(Online interview)等。比如我们可以用阿里的TMIC进行定量问卷的发放来获取消费者洞察。
- 定性市场研究:定性研究在分析方式上以归纳为主,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它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研究。常用的定性研究方式主要有: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深度访谈(One-on-one Interviews)、家访(in home visit)、陪同购物(Shop-Along)、专家访谈等。
- 消费者神经科学研究:在《品类原型》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Read Montague的实验,他用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方法让一组被试分别品尝有商标或无商标的百事可乐或可口可乐,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仪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消费者神经科学研究属于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可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眼球追踪等。
我们了解什么是洞察,也了解发现洞察的方法,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完整的洞察应该包含哪些元素。
完整的消费者洞察应当包括:
1.消费者真理Consumer Truth:一个“Aha”的发现关于消费者做了什么、相信什么、想要什么。
常见的表述为:我想要/我需要/我渴望/我做了/我相信/我是……
2.消费者动机Motivation:在消费者的需求、欲望或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恐惧或趋势。
常见的表述为:因为/因此/以便……
3.矛盾/紧张/冲突Tension:这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矛盾,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表述为:然而/但是……
上述三个部分从洞察本身已经足够,但对于消费品公司如想通过洞察来提升创新或创意水平的话,我们建议加上第四部分
4.品牌价值Brand point of view:我们的品牌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