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疾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幻觉妄想,幻听或者幻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区分依据的三个原则:
1.主观世界观与客观世界不一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如果一个说感觉到,比如看到,听到,闻到或者触摸到客观现实不存在的事物,那便产生了幻觉。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严重脱离现实,或者思维逻辑背离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定因果关系,感觉前言不搭后语,或者无缘故总感觉有人在迫害自己,这时有可能是一种妄想。
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是协调一致的。比如有人高兴手舞足蹈诉说自己痛苦悲伤的事情,或者悲痛低沉语调的描述自己快乐高兴的事情,我们感到这个人“怪怪的”,这表示这个人的心理过程不协调。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一般比较稳定,没有遇到重大的人生境遇,一般不太改变,我们常说“青山易改,禀性难移”。但是不是觉对不会改。但是如果一个平时花钱仔细的人突然间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平时热情四射的人突然冷淡不语,但是生活中没有可以解释的因由,这时这个人的精神可能偏离了正常轨道。
当然要诊断精神疾病必须到正规医院检查,诊疗。
title:may-20240109-输液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许多人以为定期输液,常常是半年1次或1年1次,有的老年人在入冬时节时会输入一些能够“活血化淤、疏通微循环”的液体,如丹参、川芎嗪、脉通等,连续输7~10天,以为这样便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或者复发,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这种做法断送了不少患者的生命。首先该方法的疗效并不确定,即使有效,也是在输液的几天内有效果,但它不能保证输液之后的效果,也就是说它并没有预防作用。其次,输液带来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急性左心衰竭。输液者大多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不能承受输液带来的额外负担,一般是在输液的开始时无异常,输几次后会有人会出现胸闷等反应,严重者甚至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由此而需要抢教的患者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必须摒弃此不良习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心情愉快是健康根本。不能一味依靠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采用有效有循证依据的方式预防疾病。能口服者不注射,注射者不输液。
摘自《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这本书是2010年出版的。写这本书时公公,父亲都在,尤其是公公为我提供了写书出书的机会,并鼓励帮助我完成。而今两位老人都已驾鹤西去,空留下无尽的思念,只觉得茫茫无际的天地间似乎一切都变的虚无缥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