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徽菜

2023.12.08 00:00

我母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厨师,年轻时红白喜事总是会有人邀请她去做主厨。所以从小,在做菜方面她是我的偶像,一直模仿至我成年,便也能弄得一手好菜。
婚后有了自己的家,自然烧菜做饭的事自然轮到我头上。老公时常称赞我做的菜是满满的徽菜味道,我笑着说“除了家乡话,这是我身为安徽人最后的倔强”。这句话多少带点心酸,因为我已经离开家乡18年了。
2005年考上大学,来到湖南生活,转眼间18个年头过去了,在这里的时间比我在安徽的时间都要久。孩子常问我一些安徽的特色小吃,“烧饼是安徽的美食吗?羊肉串子呢?”我自信地否认,却被孩子打脸——原来这些小吃也是安徽的。
的确,时光荏苒,我都忘记了。儿时放学经常在校门口吃的烧饼、羊肉串子和特色小吃,其实就是安徽的特色。可岁月太久,连妈妈做菜的味道我都开始遗忘,怎会记得从前吃过的小吃呢?
听起来很难过是吗?但这确是事实。人都怕被时代遗忘,我也不例外。可又有一点小小的欣慰,至少我做菜的味道,老公和孩子说很正宗很地道,“很安徽”。
这味道,是我对故乡的一种寄托,也是一种传承,更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它让我的亲人和故乡,虽远即近。当我专心致志地烹饪时,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厨房,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当亲人吃得心满意足时,我仿佛看到老家人的笑脸。
尽管我已经离开家乡十八年,但透过味觉上的联结,故乡从未远去。它栖息在我的味蕾深处,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我挥霍的是食材和灶火,收获的却是亲情和回忆。
我时常自豪地对朋友说,我擅长的不只是烹调技巧,更是一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这种精神寄托,比单纯的味觉享受更让我感到欣慰和满足。
然而,当久居他乡,故土的记忆还是慢慢淡去。我发现我已经记不清安徽的小吃了,记不清家乡年味里的菜式。我开始依赖网络和书籍,去查阅安徽菜的食谱。才惊觉,我内心深处的安徽,已经变得模糊起来。
这时候,我更加珍惜眼前。我会在超市买到安徽特产时,毫不犹豫囤上很多,生怕家乡的味道就此一去不回头。我学着各地各家的菜式,但还是坚持周末做安徽菜,生怕孩子们忘了妈妈的家是哪里。
我在厨房里用心烹饪,却也会在无人处流下心酸的眼泪。我怕我的根,会在异乡生活中渐渐枯萎;我怕来之不易的亲情,会在我做的菜失去家乡味道的那天破碎。
然而我知道,我终会接受这一切。接受故土逐渐远去,接受新的生活打上自己印记的事实。家的概念往往需要不断重新定义,“家”的归属地,其实是我内心深处的一隅。
那一隅常驻的是爱,而不是地理坐标。当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首来时路,你会发现“家”其实始终在你心中。我相信无论我身在何方,心中那一角故乡,都会跟随我到时间的尽头....
Queena群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