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那么很容易疲于奔命。若是未能完成任务,就很焦虑,仿佛犯了罪过。
人,不是钟表,哪怕是瑞士产的也有误差。
之前给孩子布置的打卡任务就很满,一天得打七八个卡,孩子不爽,我也嫌累。现在呢,想开了,就给娃布置两个任务——阅读与写字。其它的时间,自由发挥。
大家都开心。
不要过分追求完整与完美。这个我跟别人的观点不太一样。大家一般的观念是,先完成再完美。而我不再讲求这些。
例如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每天听读一小段英文视频,若有一天没有完成就特别难受,总是想着把每个月的每一天都打成绿勾勾。
现在不了。偶有几天不完成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再纠缠这些。
最近尝试着用番茄时钟记录每日的任务:每天听读《哈利波特》第一部60分钟;阅读60分钟。
打开时钟的时候,选择学霸模式,手机屏幕就不能动了,一动就是放弃,就得重来。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阅读的话,用微信读书。这个app下载了良久,但没用过,这几天测试了一下还不错。现在用得多的功能是自动滑屏和听读。
自动滑屏可以调速度,这个功能很棒。我是有注意力缺失症的,看不了书,一看人就跑远了,根本看不进去,思绪乱飘,要么就困。这个功能可以强迫自己聚焦。
另外听书功能走哪都听,而不必盯着屏幕看。效果很好。
人都是有阅读舒适区的。我只喜欢读小说,其它的连看都不看。因为小说有情节推动,不过脑子,而社科类呢读起来费劲。譬如《社会心理学》,又大又厚,看着就让人绝望。买来还没拆封。
微信读书,因为初操作的缘故吧,不怎么熟悉,推荐了几本,于是就翻看了几页,甚至看完了一本《雪花写作法》,看了一半梁晓声的《父亲》,正在看《认知觉醒》,尝试看不同的书,也许会有不同的风景。
另外我发现,在微信读书上写书评是个不错的引流的方法。例如可以把读者引流到自己的公众号,甚至私域进行成交。
成交什么呢?
写作课、读书社群组建等很多的玩法,养熟再杀熟。粉丝有了,玩法就不请自到。
书评也很好写。ChatGPT就能搞定,瞬间的事。目的要明确,手段要及时,总不能每本书都看完再写吧?黄花菜都凉透了。一定要快准狠,用概率赢得成交,铺天盖地发书评,留公众号或者微信号。
一切生意的起点都是流量。
流量为王。
微信读书有个榜单:神作榜,潜力榜,总榜。按照这个榜单发书评,把人聚拢起来再说。
总榜第一名是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这个是挂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爆火的。第二名《三体》,也是电影电视剧的加持。第三名《明朝那些事儿》,当年当年明月靠此书一举成名天下知,算是长流量。第四名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一;抖音顶流董宇辉一天到晚推荐自己老乡的这部作品,其二;最近热度蛮高的央视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引流。
《平凡的世界》,我是小学时候看的,大概3年级左右。那时候能看本书也不容易,借来的,几天就得看完,然后再跟小伙伴们换。啥书都读。记忆最深刻的是看金庸的《笑傲江湖》,四本书,我抢到的是第四册,一晚上就看完了,第二天再跟小伙伴换其它一本,连着四个晚上点灯熬油看完,反正也没电。
看《人生之路》的时候就有种熟悉感,尤其巧珍这个角色跟《平凡的世界》润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金子般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