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了,儿子才在周末结束之前来了个电话,不痛不痒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孩子们最近的喜好,例如盘手串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盘头。
作为中小学生,起码可玩的东西不多。手机不让带,恋爱不让谈,课外书不让看,没办法了,只能想办法折腾。
这就跟中学生炫富一样,咋炫?只能炫鞋了,毕竟校服上学得穿着,显不出来呀。当程式化变得普遍,一双鞋子就是亮点了,只剩这一点个性了。
盘头这事,也不是个新鲜玩意,三十多年前我上学那会,也玩,无非就是筷子插发,梳朝天辫而已。
儿子问我,《哈利波特》读到哪里了?
我说,还卡在第一章没动。为啥这么慢呢?我有阅读障碍,书看不进去,只能靠听。而且呢,特意想折磨自己一下,找了个英文版,油炸叔朗读的。
这就很带劲了。毕竟我二十多年没接触英语了,当然不会不要脸地说自己是“零基础”,但要重新唤起,毕竟需要时间。
中国的英语学习行业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是“零基础”。咋可能呢?只要上过小学或初中的,都学过英语。咋可能是“零基础”呢?
英语培训市场卖得较好的就是这个“零基础”课程。这是很邪门的,几乎每个人都在痛斥自己学了十几年英语,可到头来呢?还在从ABC开始。
你很少见到“高级课程”,咱这十几年都在干啥?
很奇特的现象。
重拾英语,我采用的策略就是“慢”,慢得要死的那种慢。
拿《哈利波特》举例,每句话听5遍,循环听第一个chapter。折腾死它。什么标准呢?听到上句接下句那种。现在显然离它还太遥远。
咱虽然号称学了十几年英语,其实呢,这个说法最不靠谱。咱只是从时间跨度上看貌似很久,这个没啥用,我们缺的是什么?
强度。
这个很容易理解,譬如有人想通过散步健身,这挺扯的,不然每个人岂不都是健身达人?谁每天还不走两步?
健身需要的也是强度。
大肌肉需要大重量。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高密度高强度才是正道。每个十个小时,连续一个月的效果比每天几分钟持续十几年要强。
从哪里入手呢?
就从听力入手。
听它个天荒地老,听它个海枯石烂。
什么背单词,学语法,阅读之类的,统统一边待着去。
唯有听力不可辜负。
只要是学校里忽略的,那就是重要的。不然,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是咋荒废的?我们的确用错了地方。
学校是咋教英语的?
纵容学生按照字母顺序背单词、背释义,抄写单词,什么三英一汉,把文章切分成碎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孤立地去中文解释,题海战术......
若是这条路径是正确的话,我们的英语早学出来了。
学校教育忽视的是啥?
听力!口语!
上课听的那几分钟有个啥用?
量起不来,注定是一场空。
这也是我反复叮嘱儿子的,每天劈头盖脸地听,其它的不需要做。当你随心所欲听懂《哈利波特》时,中考高考四六级的听力算个啥?
那天我翻看了一个初一学生的英语课本,对,就是那本丑丑的,发现原文都被各种注解注释搭配遮盖住了,整篇课文密密麻麻全是字。
所以,在学英语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我们不是学慢了,而是学快了。
慢,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