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
疫情之后的影院不再锁定座位,但又上演了一次几乎被遗忘的记忆:排队取票。开场5分钟前我缓缓走进影院大厅,发现大事不妙:自主取票机前满满当当好几条长龙。在长龙里听放映厅那影片准时开始,经历内心的焦躁与煎熬之后摸黑入场,足足晚了一刻钟,若算上开场前的波兰影评人导影,就错过更多。
王佩老师说每个人都应该留下一封给这个世界的情书,可能是一封真正的情书(林觉民《与妻书》),也可能是一本小说(《风之影》),一幅画(广重的浮世绘),一首诗(《谁的唇吻过我的唇》),一张摄影,一首曲子,一个程序,一段佳话,一个故事......
省略号中还可以包括很多,比如一部电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提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得不说他的另一部作品《十诫》。看过《十诫》的朋友一定深有感悟:若用十诫的顺序对号入座解释《十诫》,会令人非常费解,其实这是导演的有意错置,激发观众进一步去思考,最终理顺思路的观众会感谢导演这样的安排。
《蓝白红》如同抒情诗,在银幕上缓缓展开,足够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代入和体验。结局是《红》中海难之后的幸存吗?在我看来,导演又一次运用了错置、镜像、反向等伪装手法。如同潜意识运用各种伪装手法加工意识形成梦境一样,基耶斯洛夫斯基耶运用这些伪装手法把他的故事投影在影片中,把他内心想要告诉世界的话留在影片中,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情书。
基耶斯洛夫斯基想告诉世界的是有关爱的真相,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原创,他只是引用了记载在哥林多前书中的爱的箴言,但,重要的是这样的引用: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不算什么。
爱是包容,相信,盼望,忍耐。
可惜影片的字幕翻译完全无法与和合本相媲美,字幕工作者一定没有读过这样美妙的原文。
在我看来,这就是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惶惶巨作想要告诉世界的话。他把这些话伪装包裹在法国国旗蓝白红的三色之中,让聪颖的世人在各种寓意的揣摩之中消耗他们的脑细胞,让爱的箴言不至于被”下士闻道,大笑之“,让内心有共鸣的人可以顺着《蓝》中朱莉的故事淌下他们的热泪。
解读《蓝白红》三部曲,可以从《红》中退休法官的故事开始,退休法官的故事映射了导演内心的思考,或者导演的部分人生经历,或者导演想要过的人生的样子。
退休法官一直无法说服自己人间审判的意义,因此提前退了休。他判错的一个案子,似乎做对了,因为他宣布无罪释放的一个有罪水手后来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他判对的一个案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做对。他向瓦伦娜坦言这一切,她走进他的生活,如同一束美丽的光照亮了他。
导演在展开瓦伦娜的故事时,并置了一个年轻律师的故事。年轻律师的经历和退休法官年轻时有许多相似之处。影片安排瓦伦娜和这个年轻律师最后在遭遇海难的游艇上双双幸存。这样的编排好像是导演的一个美丽梦想,仿佛是在说:倘若我现在正年轻,也遇到正年轻的瓦伦娜该多好。电影可以圆梦,内心的假想在银幕上变成现实。
《蓝》用伪装改造的方式回顾了退休法官的心路历程。把退休法官的故事镜像在朱莉的身上。他们都经历了爱人遭遇车祸之后的孑然一身。不同的是,朱莉是在丈夫去世之后才知道丈夫早有外遇。而退休法官是在知道女友有外遇、女友又遭遇车祸之后孑然一身。整部《蓝》是忧郁哀伤的,直到朱莉接受、承担、盼望丈夫情妇遗腹子的出生,爱的箴言出现,影片的基调才开始转变。
《蓝》和《红》是一个人的故事,两种过法。在《蓝》中导演改换主角,演绎成另一个人。
电影是N倍的人生。人生不可以重来,而在电影中,一部《红》的人生,重来一遍,可以过成《蓝》的人生,银幕中《蓝》的故事就是退休法官的另一种人生过法以及他要留给世人的话。
那么《白》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白》有关审判,而且是错判。第一次,在巴黎的法庭上,发型师因语言不通,毫无替自己辩护的能力,被法庭宣布离婚有效。离婚的判决几乎致他于死地,他和一个大箱子一起被赶出家门,又被装在大箱子中偷运到波兰。他的一次成功投资以及之后的高效运作,让他成为富翁。为了让前妻回来,他设局,结果前妻入局,被宣判入狱。
两次错误的审判是《蓝》与《红》之间的链接,也仿若是退休法官在说:这个世界多么荒诞,多的是这样的错判。《白》中有个镜头重复多次,从教堂向外走,透过白色的婚纱看到广场上的阳光和起飞的鸽子。似乎在用这样的镜头语言提醒观众并表达导演的观点:法院如何能宣判圣约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