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0xiah 王澍在国家版本馆杭州馆的首次演讲(第3部分)

2022.09.02 00:00

2022/9/2

像我们这个中国美院象山校园,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实际上它的那样的一种结构是另一个探讨。在当时我们对这个《溪山清远图》做了一个探讨。

这个名字写错了,应该是夏圭不是马远。它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就是在一个长轴的连绵之中,大虚大实的那种大开大合的变化,它是这样的一个东西。现实当中我当时很有感觉,就是我们灵隐寺前面飞来峰,我当时就在想,因为你要找到一个看的方式,飞来峰其实就很有给我启发。实际上山就在那个地方,完了之后,对面有一条路,你要从那走过去,走过去的时候,你去看对面的这个山体,实际上它的那个距离被限制得有远有近,实际上它是有变化的。好了,你把这个有变化的东西最后合成一体的时候,它特别就出来,我就明白那个中国的山水画是怎么画的了。这个达到一个半成品,这个半成品再朝前走一步,其实就是中国的山水,他就是在琢磨一个你实际上看到了,但是你又不能够简单地看到的那样一个东西,这个对建筑的设计的启发就特别大。所以你可以看到,如果说这些建筑就是飞来峰上的,这是飞来峰的话,实际上我是沿着这条路这样走过去的。完了之后,我这条路以不同的深浅来讨论它们,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然这张图上又省略了一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那个象山校园的象山,就在这个地方,它实际上建立了象山校园的山和建筑的一个平等对话关系。因为我要用这样的一个方式解决什么问题呢?因为我们的建筑的体量太大了,现代建筑这个功能这么多面积塞进去,这个体量就这么大,这么大一个体量怎么跟山水协调?象山校园那么小个小山包完了之后,你要造那么大个房子,你怎么协调?那这个时候我就发展出一个新关系,它实际上不是协调关系,它是对话关系。我可以把建筑做到跟山差不多一样大。但是我和山体之间出现了非常丰富的这种对话关系的讨论,使得它从一个简单的协调关系变成了一个对话关系。
另外一个的话,我觉得也是中国的山水画给我的启发,你要有一个特殊的眼睛,这个眼睛是个什么样眼睛呢?你同时要能看到很远的东西和很近的东西,这就像一个很特殊的一个眼睛。比如说我们看这张画的时候,你好像是远处,对吧?我们远处画的,画的是一个远景。
完了之后,我们这样子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很多同学老师都在这里,因为这是一遍画成的,很多细节后来都已经见到。也就是说在那么远的一个距离上,你同时把很近距离才能看到的东西全部画出来。这个是中国画,很特殊的哦,你去看一下山水画就是这样干的。那个山顶上那一个桥谁能看得见?那十公里之外清清楚楚对不对?所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一种观照,一个方式。我说这个对建筑师特别有启发,怎么样同时见到大局和细节,这是一个能力啊。这是一个能力,我们叫“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八字箴言。同时他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力呢?记忆力要非常好。因为这样的一个房子,这么多的细节,这张图我大概画了四个小时,它在我在脑子里头想好了一遍,基本上想好,不完全 100% ,画的过程当中,随感觉会改一些,但是大部分是想好的。你要记得住每一个窗户,每一个门,一口气划过去四个多小时。这个是中国的。我认为真正的中国的山水画家是一定有这个本事。
中国人这种特殊的思维,你要一个本事,这种本事要靠平常训练的。比如说你写王羲之的兰亭序,你必须要背下来。如果你写的话你不能够做到背下来写,算了。背下来写的时候你要记住每一个点每一划的位置、角度,微妙的变化都得记下来,完了你要背着把它写出来,这是非常中国式的这种训练。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多同学现在还开始要明白,在我们建筑学院里头,他第一年要学一年的书法,为什么要学书法?这跟建筑设计有什么关系?你要做到中国式的建筑,做到这样的这种状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训练,形式和某种思维同时被训练到。
这就刚才说的这个小象山,这是我们当时的这个总平面。这一次我估计大家看我们版本馆的时候,你也可以想一下这种相互关系,比如象山校园和版本馆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关系。表面上看上去很不同。我记得当时有另外一个建筑师朋友刘家琨,到现场看的时候,他跟我说一句话,我说你还是想到了这一点。他说我看你图纸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总平面特别难看。他说我没有见过中国有建筑师做出过这么难看的总平面,看上去毫无道理。但到现场,他说我转了一遍之后,我发现你全是对的,你每一个变化都是对的,因为你是在和建筑和建筑之间,建筑和山之间,它们在互相对话,所有的变化我就明白它都是对的。然后按照我们传统建筑学的训练,这张图就是超级难看的一张图。但这张图如果你真正跟现实挂在一起去对应,你就会发现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张图?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是建筑,就是我们称之为像山体一样,它就是和对面的象山在对话的。
所以底下这三张照片就是在这个建筑上面,你去看象山,这里我们只选了三个角度,实际上它应该有 30 个角度甚至更多,就是它反复的和山体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这个建筑的很多的这种空间和形是因为这样的对应关系而发生的,它不是只是关于自己本身做了一个造型形式,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当然这时候我们可以回想到这个讲座一开始放的那个卢宅是吧,卢宅那个村子和山水就是那样的一个状态和关系。这就是我们象山校园。
其实城市规划给我们的象山校园是没有限制的,我们可以造 50 米 100 米,都可以啊。这时候就是你的自己的主动的选择。我们把整个的建筑平均高度控制在大概 14 米以下,12米到 14 米之间。这是我们做的一个自觉的控制。因为我要和山对话,我要有个姿态的,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所以大家用这张图去给比较一下,这张溪山清远图的这种大开大合的结构和我们象山校园你能体会到的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的那种对应的关系。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关系,上下高低深浅开合,各种各样的关系。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