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日更营的同学,大家好!
一、重要的事情先说
我们为什么要日更?
两个目的:
- 追求正向复利
- 避免反向复利
好中文120天日更营,11月20日周一正式开始,今晚预启动。
日更文章建议发布在 好中文日日新 haozhongwen.app 网站上。
也可以选在第三方发布或存储,例如:自己的公众号,博客,本地。
日更的进度放到石墨文档。
参考Demo这个工作表的格式,创建自己的工作表(sheet)。创建工作表之后,请把工作表改名与自己在本群里的id相对应。例如:一乐的日更。请大家不要覆盖和修改别人的工作表,谢谢。
不好意思,请访问下面的链接
二、日更网官网
今天推出日更网官方网站
发布以下信息:
- 每个人的日更目录页
- 小组日更文章全文
- 优秀日更文章
- 每周日更讲座
- 每周典型日更文章点评
- 其他公告和文档
日更网官网,完全由人工操作,所以,你无须担心日更的格式,如果你来不及发日更,或者格式不满意,直接扔给官网编辑即可,编辑邮箱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三、微信绑定日更自助网
网址 haozhongwen.app
绑定方式,请见这篇文章。
接下来,要讲最不重要,同时又是最能鼓舞人心的内容
四、为什幺要120天日更?
简明答案:因为复利。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Yining日更的例子
我的朋友Yining同学曾经参加过好中文组织的日更活动,他决定:第一天只写9个字,而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5%
。
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扰动了爱因斯坦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
。
大家还记得那个国王赏麦子的故事吧?
在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依次倍增,等放到第六十四格的时候,就2的63次方,即9,223,372,036,854,780,000粒麦子,这只是一格的数量,如果全部累积,则有18,446,744,073,709,600,000粒。
一粒麦子的重量大约0.05g,折算下来,棋盘上一共要放
3,622,337,203,685,480吨,自有农耕文明以来,地球上所产粮食总和也没有这幺多。
虽然每次增加5%没有每次增加100%这幺夸张,但当n=99时,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字。
1.05^99 ≈ 125
也就是说,按照5%的复利增长,第100天将会是第一天的125倍。
以下是函数 y=1.05^x 的曲线,我们会发现,随着x轴的推移,曲线变得异常陡峭。
然而Yining日更时,每天字数都写超一点,例如日更第32天,理论上应该写43字,但他却写了151字 。看似超了也没多少,但是复利是个很可怕的东西,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速度,再过40天,也就是4月25日以后,他必须每天日更超1000字,在此后的28天里,一天比一天多5%,直到日更4000字。
《穷查理宝典》的作者查理·芒格说:
复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模型之一。
复利是直觉感知不到的。通过Yining的复利日更法
,你将深刻体会复利带来的威力:
- 用复利来投资,日积月累,终成正果。
- 用复利去借贷,天长日久,终将破产。
Yining说:
凡符合幂律者,当徐图之。
(二)反向复利:坠入负复利陷阱的中国苦劳者
目前,中国苦劳行业(大货、外卖、快递、滴滴等)平台的赚钱新思路是:一方面压榨从业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缺钱的现实,提供高利贷。
在去年疫情之后,我和我的朋友刘淼老师都注册过顺丰骑士,做过外卖员。虽然体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这个行业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我们跑外卖的时候,顺丰同城的app上,经常会跳出来网贷的广告,都是「测测你的额度」之类的。当时没有留意。
直到最近,被一些事实所震惊。
一位推特上的网友写道:
一位28岁的朋友,今天失联,下午感觉不妙,决定去他家看看,结果精神萎靡的待在家里,一问,原来网贷爆了🤦♂️逼着他列了个清单,大概50万,全部逾期
28岁,工作大概10万一年,家里独子,有房子出租,父母也还在工作,还没女朋友,连不良嗜好都没有,想不到居然是这个事情,我都好奇他钱用哪里去了🤔
另外,认识一位卖菜的朋友,她说她的隔壁摊位是一位山东人,儿子因为欠下60多万网贷,而从徐汇区一座楼上跳了下去。
关于网贷,网贷机构和相关自媒体一直在营造两个谎言。
一是网贷自爆的人都是黄赌毒的参与者,或者打赏了主播。
二是存在所谓网贷村,全村撸网贷,贷了也不还,有敢催收的就打出去。
这两种情况不排除存在过,但绝不是主流。
真正的实情是:网贷一旦沾上,就再难逃脱复利的陷阱。
上面这位网友的总结,说的完全是实情。
透支消费,还不出就拆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利息就占了一半以上。还有就是借贷实在太方便了,感觉是个app都想借给大家钱。
大家现在用的微信,你以为是一个通讯软件,实际上,我们不过是用的一个叫微粒贷的软件附带的群聊功能。
中国每一个app的尽头都是网贷软件。
支付宝是,京东是,美团也是。
大家知道吗?美团骑士一方面被平台压榨,几乎时薪不会超过20元,另一方面,又面临高利贷的诱骗和讹诈。
你才美团借钱的利率是多少?他们自称年化利率是23.652%.
也就是借1万元,每天利息是6.57元。
我们现在假设有一个虚拟的快递员小羊,因为生活窘迫,一冲动从美团贷款了1万元。
首先,他只需要简单填个表格,提供身份证,人脸扫描等信息就拿到了1万元。
他想,每天6.57元是有点高,但我下个月就可以还上,无非支付6.57*30的利息,也就是197.1元而已,总比跟朋友亲戚借,要方便,还不伤面子。
然而,他想错了。
美团的实际年化利率是23.652%,平均月利率1.97%。
到了下个月,小羊发现自己根本还不上这笔钱,他现在欠了美团10197.1元,对吧?
怎幺办?听说京东金条可以借,于是他借了10200元,把美团的钱全还上了。
京东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24%。
意味着月利率是2%,大家知道,他这个月需要支付的不仅仅是10000元的2%,还包括利息 197.1元的2%,他支付的是什幺?复利。
有一个简单的估算复利的公式,72法则,用72除以复利的利率,得出的就是多少次循环翻一番,也就是乘以2倍。
其实金融学中还真有一个公式,可以帮助你快速计算出资产翻番所需要的时间,即72法则。
什幺是72法则?
所谓的“72法则”,以1%的复利计息,72年后(72是约数)本金翻倍。所以用72除以年利率,可以得出多少年后资金可以翻倍。
有人对比了用“复利公式”和“72法则”计算的误差,结论是两者算出的结果差距非常小。但运用72法则显然更加高效简便。
我们再回头看小羊,哪怕他不逾期,36个月债务就会翻一番。
事实上,这只是美团这样的比较正规的高利贷机构才严格按照这样的复利征收利息,还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用各种罚款手续费等方式,掩盖了真实利率。我身边的例子,真实年利率可达40%。
我和刘淼本周做了一期播客《网贷深渊》,不需要黄赌毒炒币,只要你以贷养贷,实际上还的就是复利。现在的网贷年息是24%,用简单的72法则一算就知道,哪怕不增加新的消费,3年翻一番。况且实际利率不止24%。
简单地说:只要以贷养贷,还的就是复利。复利滚动起来有多可怕呢,我们再举一个大货车的例子。
最近,极昼工作室调查发布了96位货车司机生存报告:中年多病,贷款缠身,凌晨赶路。
文章说,大货车的车辆是自有车辆,一半在还贷款,一半以上的司机还有偿还房贷的压力。有司机算了一笔账:新货车如果借了30万车款,一个月就要还一万多,如果还了两个月就断供,利息和违约金加起来,债务能像滚雪球一样滚到35万,两年后就能到45万。
看了这篇报道我计算了一下,贷款30万,两年后本息总额为45万的情况下,复利年利率大约是22.47%。
也就是说,这个司机借了30万,三年以后将欠债主60万,6年后120万,9年后240万,12年后480万,15年后960万……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算法,实际上,两年之内,这位司机很可能已经逃亡或者自杀。
因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东西,讨债公司。
湖南的讨债公司是全亚洲闻之色变的。在常德有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实就是讨债公司,他们已经复工。
bbc最近有个短纪录片:- 威胁、羞辱至自尽:BBC调查非法追债集团和背后的中国与印度得益者 - BBC News 中文 - YouTube
所以,我们的小羊也凶多吉少。
而这一切的开始跟黄赌毒和打赏女主播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一切只不过起源于不懂复利。
我们为什么要日更?
两个目的:
- 追求正向复利
- 避免反向复利。
(三)正向复利的故事:卫西谛的一年日更
德国大导演赫尔佐格说过一句话: Day one is the day of no return.
第一天就是不回头的那一天。
诗人徐敬亚写过一首《既然》
既然
既然
前,不见岸
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
脚下踏着波澜
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
既然
能托起的安眠的礁石
已沉入海底
既然
与彼岸尚远
隔一海苍天
那幺
就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
没有标出的航线
日更,是每日更新文章的简称。
2016年10月,我与当时担任简书网主编的刘淼老师,一起坐在便利店喝矿泉水,刘淼说起简书有一个每日更新计划,一年汇总成一本书出版。我当时在兴头上,觉得这有何难?于是从11月底开始,开始每日更新一篇。在连续更新了20天之后,我去西南采访。云南大美,珍馐美味也多,玛卡泡在酒里,我泡在玛卡酒里。每天晚上回宾馆已经很晚,早把更新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出差结束,欠下文债七篇。读者抱怨,编辑默然,我才知道话不能说得太满。
就在我对自己能否坚持产生怀疑的时候,我的另一位朋友,影评人、金马奖评委卫西谛激励了我。
他公开承诺在2017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纵使出国旅行也不中断。经常看到他蹲在机场椅子边,敲击键盘的照片。名义是旅行,实际是苦行。
卫西谛说:
我预备要做一件事。就是花一整年时间去专门重温电影史上的杰作。也就是365天,每天看一部经典电影,然后每天写一篇观影日志。
我把这个计划称作「和电影生活在一起」。
卫西谛说,他开始「和电影生活在一起」,是受《纽约客》影评人大卫·丹比(David Denby)的启发。1991年,48岁的丹比回到30年前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学习了两门人文课,他花了一整年,重读了从荷马、柏拉图到康拉德、伍尔夫等人的经典作品,并写成一本《伟大的书》。
丹比在书中前言里写到:
我已不知道我知道什幺。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但没有原则,我拥有本能但没有信念。
卫西谛说:
这句话实际引起我共鸣的是,由落差造成的焦虑。这个落差大概就是内心既有的东西和外部世界变幻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也就是确实很茫然。比如:我之前写专栏的传统媒体衰落了,而新兴的媒体写作自己是不适应的。有些东西你不知道如何表达了,我感觉这个时代需要你更快速、更简单、更不容怀疑地写下你的文本言论。当然也许这不光是写作方面的,更是方方面面的。
我就想,自己也可以花一整年‘重读经典。对我而言,我的人文知识来自于电影这所学校,那我就去重温影史上的杰作。我想花一段时间去回看,曾经让我为之惊异和感动的经典。
卫西谛的观影计划,始于杨德昌的《一一》。
他说:
「这十五六年间看过很多遍《一一》,发现自己感动来得越来越早。现在只要看到第二个镜头,一群参加婚宴的人在阳光里远远面向镜头、也面向我走来,和着淡淡配乐,就快要泪眼婆娑了。因为我已然知道他们的故事,他们将要经历挫败和狼狈,将要发现内心的孤独。」
从2016年12月3日-2017年12月3日,卫西谛整整坚持了一年,看了365部电影,写了365篇影评。
为了实现整年计划,卫西谛每天要挤出至少4小时「陪伴」电影,完成观影和写作两项任务,在家用投影或电视,如果在旅途中,就只能用笔记本。他在酒店、火车、飞机上都「嗑」过片。有两三周恰逢电影节,就在影院看。这一年,卫西谛并没有因为这个项目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和朋友们一起去西班牙自驾半个月;给上海电影节连续选片两个月;陪岳父母去日本旅游;出版新书《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去若干城市做宣传;和太太的工作室合作了一个叫「四百下」的帆布包品牌;最后一个月甚至是在广东梅县的剧组里度过的,他受邀扮演了一个医生。
要说对生活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卫西谛告诉我,别人旅游是玩耍,他跟着旅游是玩命。
在西班牙,他比别人提早四个小时起床,看片两小时,写作加发公众号两小时。
等扫码发送完毕,他下楼到餐厅,正好遇到刚刚起床还打着哈欠的旅伴们。
非常神奇的是,这整整一年里,卫西谛没有生过病!
也许是在天堂的电影院里主管电影的天使暗中庇佑了他。
也许是每天面对截稿死线,激活了他的求生欲。
写作一点也不治病,该来的总会来,无论你写还是不写,日更还是不日更。
这是基于实证研究,根据我自己和好几位朋友的亲身经历,日更也罢,编程也罢,热度最高的就是前三个月。
卫西谛说:
兴奋期大概也就是前三个月。之后确实逐渐疲惫、时而厌倦,也曾经躲起来暗自抽自己嘴巴。但遇到写得顺、写得好,也会很满足。总之越写,就越觉得「不管多难好像总是可以的」。
真正想放弃的时候,实际上是快到终点时的最后两个月。当时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完成了又怎样」的想法。加上接受了去梅县拍戏的邀请,觉得要想在剧组里继续难度实在太大。差一点就放弃了,后来很幸运被朋友骂醒了。
骂他的这个朋友就是我,我指着他的鼻子怒吼:
难道你想跟我一样吗?!
120天能坚持下来,你就进入自由滑翔或者自动驾驶的状态了。
三、总结:为什幺要日更呢?
因为形势不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失业。刚刚ChatGPT的创始人都失业了,我们不会比他更聪明更有资源。
那幺当生活中的收入骤然减少的时候,写作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基本的生活费。我不是说一定会,而是有这样的可能性。
你不一定非要通过写作直接赚钱,你发自媒体发短视频做文案,说服投资人,吸引消费者,文本都是基础。
你不想成为小羊。
我们都不想。
那么,开始日更吧。
愿智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四、本周安排
- 11 月18日,日更总动员。鼓励大家组织小组,组员不超过5个。
- 11 月19日,晚上20:00,答疑解惑绑定微信,找不到组织的学员,等候分配小组。
- 11 月20日,日更正式开始
- 11 月21日,周二,小组赛第一轮。
时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