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这种新的日更方式。有点紧张,先打一句话来试试看。
farbox2没有即时反馈,我需要打开网页刷新查看,好在它很快,立刻显示出来。
注意到如果打reset
,连标题都会一起清空。
我听说,人在和人聊天时,“创作”意愿更强烈。如果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没有人和你聊天,创作意愿就低。也许这是要在心里设置一个默认读者的用处?
那么,就在这里开始日更吧。它也许还不成型,也许还是一些零碎想法。但,我渴望着留下一些什么,渴望着它被另一个大脑阅读、思考和回应。
昨天读张爱玲,想了想,后人想了解她,大概只能去看她的日记、书信和文章。
而张爱玲真实的思绪,同肉体一起消失。
不由想,千年以后,会有人试图来了解我吗?会有人知道今天的我,在想什么吗? 会有一个脑电波,接入我的灵魂吗?
《死灵之书》第二篇《翻越睡梦之墙》,是洛夫克拉夫特1919年的早期作品,也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篇。
主角在精神病院工作,对一位胡言乱语的病人斯莱特产生好奇:那如此笨拙的舌头,怎能描述出灿烂无垠的空间?那缺乏教育的野蛮大脑,怎能闪现出天才的智慧火花?
“斯莱特游荡在某种半有形的梦境生活中,或是漂浮着穿过灿烂而巨大的河谷、草甸、花园、城市以及充满光芒的宫殿。”
主角利用自己设计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将两人的大脑连接,从而进入心醉神迷的梦境:烟火构筑的高墙,光辉灿烂的穹顶,旷阔的平原与优美的山谷。
在那里,他发现了操控斯莱特心智的宇宙实体。
那个光一般有形又无形的生物,有极为条理的心智。
他们是这样相遇的:
在这种目光的交错中,我察觉到有一种稳定存在的外部力量正在影响着我的大脑。我闭上了眼睛,试图更加专注地集中思绪,接着作为这种积极努力的奖赏,我长久以来寻找的精神讯息终于传抵了我的脑海。每一个传递的念头都飞快地在我的脑海里被塑造成型,但却没有使用任何实际的语言,只不过对我来说,那些存在于概念和表达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似乎是通过普通的英语对话而了解到这些讯息的。
那个心智缓缓诉说一段了不得的话:
当你在无梦的睡眠中获得自由时,你会变成与我一样的东西。我是你充满光的兄弟,与你一同漂浮在光辉灿烂的山谷里。我不能向你这个清醒时的尘世化身谈起有关真正的你的事情,那是不被允许的,但我们都是广阔空间里的流浪者,漫长岁月中的旅行家。明年,我可能会定居在你称之为古老过去的埃及,或是距今三千年之后名叫赞禅的残酷帝国。你与我曾一同漂流在那些围绕红色大角星旋转的众多世界之中,也曾居住在那些骄傲爬行在木卫四上的昆虫哲人体内。
这一段带给我无比震动。 主角终于想办法用脑电波沟通成功一个神秘的旅行者灵魂。
但,生活不是科幻,我也没有办法让别人读取我的脑电波。 如果要做,就是写下来。 用这种看起来无比缓慢又稳定的输出方式,去诉说、交流。
写到这儿,想起蒋介石日记里的詈语。
也想起胡适日记里故意隐去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