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走摄摄
我回老家背了台相机,准备记录指不定何时将会拆毁的建筑。
相机买回家很久,一直没时间学习,昨晚睡觉前翻出王老师给我的三页快速上手教程,看了半天,最后只知道 A 档是光圈优先。我试过其他档位,M 档拍出来一片漆黑,P 档特别傻瓜。早上醒来,打电话问于老师,他解释了半天 M 档,似乎要全部自己去调,王老师叮嘱我,先用 A 档,拿着相机,我先在家胡乱拍一通,再倒入电脑看效果。不得不说,电脑的屏幕放大,细节出来了,我选了几张发朋友圈,决定出门去试试。
我坐车去最远的一个镇,慢慢地回来,客运车开了将近一个小时。下车,我立马拿出相机,仿佛眼前所有的街景全是画,我拍了几张,看屏幕里的图片,总觉得这不好那不好,拍来拍去,不断调整。我知道,拍照和写作一样,要不停训练,在纪录片《圣地摄影》里的寇·德卡到一个地方也会拍许多组照。按下镜头前先选景,再不断调整拍照的位置,我这点儿算不得什么。
王老师说,现在的人很难拍出震撼人心的照片,有一个原因是被电子产品奴化了。我拿着相机也发现了,按下镜头前要有一个大概的构思,再使用相机拍,第一次拍很难成功,尤其是边角,会有不少多余的部分,需要进行二次拍摄,如果站的位置不好,还需要调整,反反复复,很折腾。
我拍过一张猫的图,它在两个垃圾桶边找吃的,见我蹲下,很警惕,我站的位置不好,准备靠前,它慢慢后退,我按了几次快门,准备再近一点,它跑开了。我不知道自己拍成功了没有,不觉想起路易斯·帕迪拉拍的神父为士兵举行仪式的照片,事后他说:「事实是,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拍下这些照片的,我全程躺在地上。」原来摄影真是一种偶然的机遇,有时错过,还真没有办法。
我在镇上看见许多的麻雀,它们站在谷子地里吃啄食,这是以往不常见的景色。记得父亲曾说,当年人们穷,没有吃的,麻雀来了,全部打来吃。现在生活好起来,人们不愁这点粮,自然让麻雀随便吃。拍照时有老人还说,这些麻雀天天飞来吃,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不正是如此?乡镇的猫、狗、鸟,撒欢儿的跑,真是自在。
要说遗憾,也有。我忙完工作往回走,如果没有相机,铁定站在路边等车,拿着相机,我走走停停,倒不觉得累。出镇的一段路,我看见两只鹅从公路对面的田里出来,准备穿过公路回家。一只鹅很兴奋,低着脖颈,扑扇翅膀走来。我蹲下,准备拍这场景,鹅胆子小,立马返回田里,伸长脖子,侧头看我,脑中的画面,成为遗憾。
以前我总羡慕摄影师,等自己认真对待,才知道拍张好照片有多难,再加上看过《圣地摄影》,更知道背后的付出。今天我迈出微小的一步,仿佛又站在学习的路口,踏上摄影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