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谢晋文:活着

2022.04.12 00:00

还记得刚看《活着》的时候,一脸茫然。

后来看了电影《活着》。
福贵活活气死了父母时,他还是地主的儿子可以抽鸦片逛窰子。他家被他败了,败的完全彻底。解放后土改,没有败家儿子的地主被镇压,福贵庆幸自己活下来。

活下来当然就不能当地主儿了。从这时起富贵才越来越像一个男人,越来越像一个父亲。等他终于买了一头牛,他就活出了福贵这个人。

因为《活着》记住了余华,好奇一个年纪不大的作者为什么那么平静地写死亡。

原来他的家离太平间很近。他的父母是医生。他自己经常坐在太平间门口。他看见有人进进出出,还发现很多人都在哭。有的人是真哭,有的人在假哭。

和一个上海朋友聊天。
:最近苯酚丙酮市场怎么样?
:与关心化工市场对比,我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抢到菜。
:怎么样?
:在家20天了,前半个月还能出去,最近一周都下不了楼了。老婆做志愿者,每天还能出去走走。
:大疫三年,众生皆苦啊。你跟我聊聊化工市场,说明你还没失业,还有份收入啊。

昨天在天虹到家,我又下了300块钱的物资,包括牛奶,大米,饮料,罐头。

要说不恐慌是不可能的,就像那个做了几十年的高考噩梦:大考在即,只有你完全忘记了复习。别人在你耳边友善地提醒: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啊,晚了可就追悔莫及。

不囤菜的风险和成本是不对称的。

如果发生,那么囤粮救命。如果没发生,浪费的钱极有限。风险-收益 的比例是非常不对称的,非常值得做。

我们总要在无止境的焦虑和现实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在恐慌中构建日常的秩序,我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我们每一个人亟需的能力。

越关注,就越担心自己做得不够。

在焦虑的认知模型里,它被称为安全行为,意思是短期内用来获得安全感的策略,受到结果的强化,会成为长期尺度上被依赖的唯一路径。越焦虑,就越依赖这件事;做完刚松口气,又开始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多。

焦虑的情绪还会传染。

普通人能干什么?
第一,如果可能,尽量如实表达痛苦。
第二,如果不敢表达,起码不要美化痛苦。
第三,自己没有原地饿死或家破人亡倒大霉,不代表别人的哀嚎和求助是假的,要对同胞的不幸遭遇抱有起码的同情和悲悯。
第四,如果有余力,尽量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哪怕只是声援。
第五,如果连声援也不敢,起码不要去堵别人在绝望中呼救的嘴。
第六,把家里的电视砸了吧。
第七,如果舍不得砸,尽量不要开机。
第八,天下无不散的筵席,道不同,不相为谋,该绝交的就绝交吧。
第九,不要充当人肉喇叭、爪牙和鹰犬。
第十,无论如何,活下去。

那些最重要的事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

我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我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东西。

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我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

关于经历

如果你今天能从这篇文章中带走任何一样东西,我希望会是接下来关于经历的这一段。

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

只有经历了之后,才能读懂《活着》。

所以很多时候,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

人生很短,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活着,哪怕青春的水流着流着就混了。

活着,自然而然就老了。

活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就有了生命的轨迹。

活到了自己都能看到自己去路的时候,才发现人生的区别并不大。其实每个人的活着都有价值。

谢晋文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