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没你想的那么难。
用最短的时间把最多的东西卖出去,就是销售。
你知道再多技巧,却不知道原理,是没多大用的,小学数学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不然那天给你换个产品你就懵逼了。
首先,牢记使命,目的是成交。
你要向你的用户推销产品,用户接受,愿意购买,付款,结束初次成交,为了利益最大化,你需要维护客户,达到二次,三次,n次的成交,因为二次营销的成本低于初次营销。
很多做销售的都有一个心态误区,认为我就是一个推销员,我就是卖东西来了,接着就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甚至见到一些比较有钱的大老板,刚好他又挺严肃的,结果两腿哆嗦就差尿裤子了,更别提之前想好的话术了,一紧张全忘了,这就是很多人说的不自信。
做销售并不总是乙方,真实的业务场景里面没有所谓的甲方乙方,只有强势的一方。
计划年代,居然是“不得打骂客户”。
其次,做销售永远有最佳替补。
什么是“最佳替补”?
如果当前的销售不成功,你还有哪些选择,其中最好的那个就是你的最佳替补。
举个例子。找工作,阿里给你两万元月薪,你可能会对面试官说:“我技术很牛,背景也很牛,可以创造很多价值。”
也许你说得没错,但是更掷地有声的说法是——“腾讯给我3万元。”这就是这个情景里的“最佳替补”,谈判双方的优势本质上是由各自的最佳替补决定的。
如果腾讯真的要你,愿意给你3万元,你和阿里谈判时腰板明显就会硬很多。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另外一个比你还厉害的候选人愿意拿1.5万元月薪,那么阿里和你谈判时就会更有底气。
很多时候,最佳替补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合同,甚至不是一个承诺,只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和估计,是对未来的信心。
第三,做销售永远牢记对方的个人胜利。
手里没把米,叫鸡都不来。
谈判的本质,是为了让对手获胜,让自己获益。
在离开谈判桌的时候,让对方觉得是胜利的一方。良好的谈判结果,既让对方公司有收益,又让他个人赢得了胜利。
实际的做法包括:
让步的空间愈来愈小,速度越来越慢,让对方感觉你已经快被逼到底线了,让对方做最后的提议,而非自己,同样的方案让对方开口,对方会觉得是你答应他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评估对方因为这次谈判的成功,会获得个人的优势是什么?
评估局势时,要重视谈判的相关方最在乎什么,“一笔既有吸引力也有可持续性的交易,必须能让每一方都获得一项重大利益,或是让他们看到,与不交易相比,交易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利益的定义很宽泛,只要是谈判各方真正关心的东西。
格兰特在《重新思考》这本书中,有一个比方,他说,谈判更像是没有事先排练的舞蹈。你想让舞伴跟你做同样的动作,但是她可能会抗拒你,所以你得设法引导她,让她接受你的节奏,达成和谐一致。
怎么达成一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各自的利益是什么?你们共同的利益又是什么?
各自需要得到对方怎样的支持,该怎么去解决?
但是,大多时候,对方可能没有那么好沟通,不愿意一起解决问题。
这时候,你怎么办?
川总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不按常理出牌是他的玩法。他在谈判中总是运用极限施压、反复无常、制造恐惧等谈判策略。
当遇到这样的对手,忘了“双赢”吧,不可能的,你要做的是迅速切换到“冲突”(conflict)模式,然后告诉他,好吧,让我们一起玩。
杀敌八千,自损一万。
判断的关键,就是对方还剩多少,如果对方只有一万,自己有十万,自损一万,如果能逼对方就范也可以?
解决双方争执不下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再多拿一块肉(利益)来分。
谈判更有效的诀窍,是一方创造性地能够把双方合作之后把蛋糕做大,然后再来切分做大之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