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谢晋文:有些问题是无解的,怎么办

2022.02.09 00:00

学习,并不是求真,而是求存,求生存。

趋利避害,一切以求生为根本,人的本性是懒惰,遇到问题,逃避、拖延是本性。

人的痛苦几乎都是注定的。

很多问题是无解的,本来就没有答案,硬是要去求解,人就要崩溃,顾城也会杀人,海子就会去卧轨。

『我英语很差,想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英语面试准备得差不多,要怎么学习?』

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无解的。

但是无解的问题,并非没有意义。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通常,是问题的约束,导致了问题的无解。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解决方案,都是改变约束。

“一个月的时间把英语面试准备得差不多”是无解的,但是,如果改变约束条件,两个月呢?三个月呢?半年呢?问题可能就有解了。

或者,现在真的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不能系统准备英语面试的方方面面了,那只准备和自己的经历相关的英语呢?

陆亘问南泉禅师:“古时有个人在一个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后来小鹅渐渐长大了,无法从瓶子里出来。如果不把瓶子打碎,也不损伤这只鹅,和尚您有办法让鹅从瓶子里出来吗?”

南泉笑了笑,招呼了一下:“刺史大人”。陆亘答应了一声。

南泉说:“这只鹅不是出来了吗!”陆亘由此开解。公案是没法解释的。

在我看来,承认很多问题没有解,并没有什么不好。

一方面,这能让我们更聚焦在“有解”的问题上;

另一方面,这能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那些无解的问题。

而另外一些时候,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解,也就离这个世界的真相不远了。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你解决问题的举措,会制造出新的更大的问题。

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把问题留给时间去消化。

我们解决问题的举措,总是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晋献公彻底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没有公子争位了,但是,公族没了,权臣争位,埋下了后来三家分晋的亡国之祸。

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在问题中前进,而不是啥问题都要“彻底解决”,按下葫芦会扶起瓢。

孙膑和庞涓两次交手,孙膑都是一个套路,招儿都没换过,就是攻其所必救,围点打援,然后知战之日,知战之地,选择好时间地点,占好有利地形,构筑阵地,设好埋伏,以逸待劳,以多胜少,等他来送死。

兵法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新套路,而在功力。

套路要老,功力要深。
套路要够老,才可靠,功力要够深,才起效。

不要学新招,要知行合一,真正掌握老套路。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做某事做得不太好,其实根本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是会与不会的问题。

某件事突然融会贯通突然顿悟开窍了,会做了,这就是见识上去了,认知到位了。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有家好企业的老板每次发言头一句必是:我们企业问题多,困难多。

这个世界不是黑白两个颜色,资无两个阶级,对错两个状态,有大量的灰色中间地带。

主席说解决了主要矛盾,那些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好事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我遇到的都是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结果来得更尖锐更激烈。

学会与问题共生存,我们肠子里那么多的细菌都是一样的共生共存。

模型,本质上是人类对解决某一问题时,如何处理信息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称之为模式、思维工具,就是抽象化的工具。

工具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打个比方,就好像一把钻子,不断地向下钻,我们钻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非常非常吃力,哪怕用比之前更大的力,也收效甚微。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钻子上面的东西,周围的东西清楚掉,就又能向下钻了。

我们需要接触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镜子”,来松动和对治我们那些隐藏的习气。

一个人改变的历程:
(1)盘——盘点自己遇到的问题,交叉类比,发现问题共同点;
(2)拷——拷问自己,这个问题的共同点是不是反映了自己的模式;
(3)关——深度关联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成长历程,发掘模式产生的成因和历程;
(4)改——改底层模式,时时省察,时时复盘迭代,刻意练习。

谢晋文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