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庄子?为何春节读?
人生于世间,多汲汲于衣食之养,仿佛被局促在生老病死的一躯之中。还有属于我们的天下吗?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章,多数人望文生义,以为庄子的“逍遥”就是无拘无束、自由浪漫。“逍遥”二字与情绪无关,逍遥是万类皆能各安其性,便是自在。
庄子的关怀,是个人如何理解生命、生存、生活,尤其是面对无可奈何、不得已的世界时,可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台湾蔡璧名老师,她闯过了癌症三期,重新回到了健康的路上,她的体悟和方法,值得我们健康的人学习和思考。
现实世界中的挫折,病痛,困难,人到中年,逃无所逃,都需要直面。
人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病痛一开始会让身体日渐衰弱,不久,生命会从衰弱中产生一种类似于种子般的强韧力量。
疾病原来只是投射,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提醒。安然面对生命中每个时刻的来临。
人生天地之间,无非生死二字。
庄子说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庄子笔下的神人,外物伤害不了他。
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神凝。
注意力集中在心窝、或眉心、或丹田,专一凝注。专注里只剩下平静的心情与呼吸。情绪不再起伏,念头不再扰动,如是安静、舒适。
自我的溶解。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庄子身处的战国时代,人能拥有的福分比羽毛还轻薄,飘忽不定。
改变过去看待是非对错、美丑好坏等既有的成见,就像平心看待日有昼夜、年有四季一样,学习体谅、接受世上所有的不同。
跳脱框架,体谅、包容任何的立场,安然地接受无法操之在己的人、事、物。深情而不滞于情。
向内求。
『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身体全然干透的枯树一样,无比轻灵;
心灵可以如冷却的灰烬,时时刻刻维持在不生负面情绪的状态。
人生目标的设定,与生命中的逍遥、快乐密切相关。选择当一只不断外逐的飞鸟;还是选择作一棵扎根能够渐深的大树?
轻灵放松。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随时保持以脊椎垂直地面,一旦我们能够时刻保持中正脊椎,并注意站立行走时重心尽量只放在一只脚,就能让需倚赖脊椎之力撑起的全身肌肉得以维持在毫不紧张、无需施力的最放松状态。
放松,如打开身体的结,于是告别气血不通所致的酸痛;放松,自然远离僵硬。
重点回顾,
重点一,是“其神凝”。
每天给自己关机的时间。
重点二是,“缘督以为经”。
强调身体中心线。
重点三是,形如枯木,心如死灰。
不为负面情绪所打扰的状态。
向内求
命在我的部分是“安其性命之情。”
多读“庖丁解牛”,牛身上的筋骨盘结,就像人世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避免心灵与外物的碰撞,游刃有余,而且不受损伤,那顺着人际关系的脉络去梳理,刀便不易折断,而庖丁解牛运神时,交融契合,算是艺术创作的境界,将人与人,人与物分离开来,在现实生活点化成艺术人生。
读庄子之前,心随境转,你在波浪之间。
读庄子之后,镜随心转,风浪在你脚下。
养生,终归是要让生命回到他本来就是样子、真的状态,这应该是庄子所谓的“得养生焉”。
生活多美好啊,如何可以健康?如何可以逍遥?
这也是为什么要读庄子?
为什么现在要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