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撕烤一切:作业:中圈关系

2022.02.18 00:00

上周五的好中文课上,王佩老师介绍了一个概念“中圈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邓克尔曼(Marc Dunkelman)在其 2014 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邻居:美国社区的转变》一书中,将美国社区的衰落主要描述为中圈关系的消失。

马克认为,美国人对附近的邻居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们与家人和挚友保持着“内圈”关系,与不常见面的Facebook朋友保持着“外圈”关系,但我们与社区邻里和街角的理发师失去了中圈关系。换句话说,美国人正在失去社区,失去社区意识,失去一种确定性和社会归属感,这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其实岂止是在美国,凡是社交网络存在的地方,中圈关系都在消亡。你能说出单元内邻居家所有人的姓名吗?你还有机会跟某些人聊一些“不涉及利益交换”的话题吗?四合院的邻居,家属院的玩伴,同学会,曾经共事多年的前同事每年一次的聚会,常在一起晒太阳的老头儿们,菜市场的“老关系户”,有着共同爱好的线下朋友们,业余足球队的球友,广场舞的舞伴们,股票交易市场门口的人群,英语角……,这些都在逐渐地淡出我们的圈子。

以前,人们对线下的一见钟情还有些浪漫的期许,依赖的就是中圈关系,现在基本全靠软件了。取代中圈的关系是:同在某个电游服务器里的陌生伙伴,QQ群,微信群,微博上的互粉,论坛,抖音,淘宝,小红书,隔着电脑开会的同事和客户……

我们越来越忙于线上的应酬,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线下的圈子,买菜、送餐、购物几乎都能线上解决了。回家的动作就是和家人一起坐下来刷手机。

我觉得中国有一点要好于美国,就是中国的微信朋友圈要比美国的Facebook中的小组来得更中庸一些,不至于过于极端。这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员工私人朋友圈的侵占。

如果说中圈的关系在于聊一些无关利益的话题的话,我近年来线下唯一的中圈朋友就是阿宝了。我们在业务关系中认识彼此,友谊开始于他邀请我参加击剑课,我们一起跟随一位前国家队击剑运动员学习佩剑。后来,他升官了,业余时间少了,相聚也少。最近一年,他离职了,自创公司,由于疫情,业务不太好,我们又开始聚会了,他迷上了品酒,尤其是鸡尾酒,于是我就有了口福。我们聊天的话题海阔天空,科幻,野外求生,卡西欧手表,日本,小说,真是放松。只可惜大家都忙,一年能聚2次吧。争取今年聚4次。明天给他打电话约酒。

撕烤一切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