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转发给我一篇文章,讲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有“见过钱”的眼界,要知道多少钱能办多大的事。虽然文章内容有很多都是偷换概念的宣泄,但其中有一段文字我是很在意的:
很多人说学校教授创业,最大的问题是清高,觉得技术价值至高无上,事实上根本没能力运营管理公司,除了单项技术,根本无法形成商品,而且无法和其他人合作,总觉得别人是来剥削他,瓜分他成果的。
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很多学校,尤其是不怎么出名的学校,他们的科研条件有限,很多科研技术的研究过程并不符合规定。他们没有高等级的实验室,实验室条件有限,不符合任何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一次用品多次反复使用,并且以此为荣,认为是勤俭节约,学校的表彰也在表述,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做出了科研成果……可是,时代在变,产品要用到人身上,要卖到全世界,我们不再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了,病人和全世界市场不会表扬你“艰苦奋斗”的,他们只会质疑你的产品质量有风险,而且最后的风险承担是患者,你是缺乏职业道德的。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教授们没见过钱的问题,是隔行如隔山的意识问题。搞科研的并不了解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上市公司的全部复杂运作过程,更不了解背后的成本和风险有多么巨大。类似的情况有不少,比如,我们都知道矿泉水其实非常不值钱,许多人想不通一瓶矿泉水凭什么要卖3块多;讲课的老师不理解为什么平台要抽成一半左右;商店里成衣的价格为什么要高出成本3-5倍以上,等等。
不知道哪位哲学家说的:Common sense is most uncommon. 某一行业里的常识,在其行外人的眼中往往是极为不同寻常的。所以有人说:存在就是合理的。
这给我的启示是,如果要写文章抨击某种不合理现象,必须深入了解其背景,否则可能被视为无知。
但是,从反面来看,往往正是这种外行的无知,最后引发了行内翻天覆地的变革。我感觉,马斯克发现火箭的造价低得不可思议,就是起始于外行的无知,但却在之后引发了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