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上海出差。今天白天听到的最大消息大概要数奉贤发现一例本土确诊了。上海当地的同事们脸色略有凝重,纷纷盘算起要不要回外地过年了。原指望1月27号销星的,现在成了薛定谔的猫。
从目前出来的新闻看(主要是国家级的新闻单位,基本搜不到本地新闻),上海这次低调了许多,务实了许多,对外展示了自己专业和严谨的努力:
– 接触者96人,集中隔离,阴性
– 密切接触者189人,集中隔离,阴性
– 筛查人员6297人,已有6086查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 环境采样488份,阴性
– 幸福村8组列为中风险地区
– 该人所经轨迹已全部消毒
昨天晚上和朋友吃饭,他是纯正本地人,聊起上海为什么这么牛,他总结大概有这么几条:
-
上海从90年代起就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当时投入了上百亿的基础设施,包括摄像头、照明等设施。
-
每个网格里的工作人员都很专业,缘自他们大多都是工厂退休人员,知道如何守规矩。
-
上海从法租界时代开始就形成了守规矩的文化,外地人来了如果不守规矩就会被人嘲笑“拎不清”,入乡随俗,不得不跟着守规矩。
-
基层社区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最新的通讯工具,微信群建得极有层次。可疑人员入境后,数据被层层传递,责任严明,最终一定会有人登门把你看管起来。
-
上海表面上看起来管控很松,其实背后管理非常细致和严谨,仅专门做流调的人员就达3000多人。你以为看看奶茶店录像就能识别出所有密接了吗?怎么可能。每个进店的人出店后的全程轨迹分别有专人盯着分析沿途所经所有网格内的录像,再分出次密接者继续分工追踪,这种工作没有基础设施不行,没有足够的人手和专业能力去跟踪识别更不行。
说早在SARS那年,他们公司一个外国高管携太太从法国入境浦东机场,他们没太在意防疫形势,直接打了个车回公寓。刚进家门5分钟不到,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就敲开了家门,在门上插上了红十字小旗,说你们这些天就不要出门了,有什么需要购买的食品、日用品你列出清单,我们给你去买。说罢,老头儿拎着小凳子就坐在了家门口。
这位高管非常吃惊,感觉自己的隐私和人权都被侵犯了。于是先打电话给他的上级,也是个老外,对方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也这样。又打电话给本国大使馆抱怨,使馆人员说这很正常,遵守就是。于是他也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了。
后来,这位高管去了印度,去了沙特,回上海后聊起那边的社区治理时直摇头,开始夸赞起上海来。你看看,这就是入乡随俗。
经过这位朋友专业的分析,再加上今天新闻给出的详细证据,不得不佩服上海。这比前几天单纯炫耀“最小中风险区”来让人感觉踏实多了。那些个公众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