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W女士与我相识。她热情奔放,即便我们首次见面,她和我交谈起来也像相识多日的老友。当她得知,那个时间段我做职业规划师以及给国企政府招聘做面试官时,她俨然像碰到了救星,一股脑的把困境说给了我听。
我俩身处一个线下的学习活动中,我更多在扮演一个倾听者,没有深入交谈。在我们告别的时候,她坚定的说要辞职、换工作。我想了想,自身并没有给她所谓的专业的建议,可能是对于目前的职场环境忍无可忍,看到我的状态让她坚定得想要彻底与过往告别吧,一如近5年前决绝的离开十年的外企一样。
后来,W女士在微信问了我怎么学习的职业规划,她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很大的热情。没想到的是,她也报了班,去参加了专业的学习。当然,工作上,她根据自己的分析,以及未来想从事的职业,选了一个性质相邻的工作,算是为未来的近一步转型做积累。
作为一个职业规划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她的选择是对的,至少清晰了未来的愿景,并且正在步步为此付出行动。
可是,那份工作坚持了大概半年时间,她就离职了。换到了一个离家近离她目标更加的工作中,从表面来看,我一度觉得W女士走的很顺利,也很坚定,比我勇敢很多。
后来,她几次联系我,问到我很多专业的问题。我知无不言,毕竟一个勇敢而上进的女士,是让人钦佩的。但,再后来的大半年时间,我们没了音讯,可是我知道她一定是热火朝天的再热爱的领域里忙的不亦乐乎。
可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得知她又换了工作。这份工作性质和上份工作性质完全一致,只是离家远了近2个小时的车程。这次她的跳槽,我实在不懂,毕竟上份工作是她花了很多努力才得到的,那里有她很重视的资源。但从来不去问,虽然有些交情,她不说我认为是我们的信任度没到。
我们有个共同的小圈子,一个朋友说她跳槽是因为想要考研。而她,前不久又主动发了信息与我,令我惊讶的是,她这次工作的地址离我非常近便,大概十来分钟。她想约我出来坐坐,喝咖啡聊天,我顺便问了下新工作怎么,她回我自己又陷入了迷茫,希望我给她做个职业规划。
我想她现在也拿到了职业规划师的证书,已经步步为营了,最后这步确实让常人难以理解。但是,出于我对她热情奔放的性格、行动强的特点分析,她之所以再次陷入迷茫,是因为对转行的误解,以及自己性格的困境。
如果一个人能转行成功,那绝对是一个竖起大拇指的人,因为转行的本质,是自我的重新塑造。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的,是难以成功转行的。
有本书《转行》写的非常清晰,而且非常系统化,提到转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一般要持续3-5年。很多人,是坚持不了这个时间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的挑战。每一个行业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积累,可能都需要你重新来过,尽管有些可迁移的能力。
再者,除了专业上的积累之外,还要有人脉的积累,以及对新行业的客观认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赛道,都是充满了竞争,如果盲目乐观那则是守株待兔。至于,专业的积累,1万小时的定律是最能解释这个说法的。
尤其是有了家庭的人,转行起来更加困难,因为她的一举一动可能要牵扯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家人的生活质量,及亲人的支持与否,还有身体精力各方面的因素。
反观,W女士之所以又出现如今的迷茫,这也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是转型的一部分。如果坚持,能够忍受一时的不平衡,三五年后大概率回去的好的成果,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所以,若要转行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前提的认知,便是对这个事情的客观认知,一定不能盲目乐观。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学习,包括专业性和人脉资源。同时,还要明白自身的优势劣势,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有很人,因为对行业的认知存在偏见,比如说烘焙、咖啡屋、茶室等都是代表着浪漫,事实上真的从事这个行业之后,你才会发现行业的真谛。
所以,对每一位要转行的朋友,在转行之前,如果能做足了功课,明白需要哪些积累,需要哪些磨砺,需要多久的经济支撑,则会少走很多弯路。
这个时候,职业规划师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