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孩子学。
学习不是特定场合特定情景下发生的事。孩子从出生那一刻每天都在学习,都在吸收。当我因为父亲在我跟儿子交流时插话,表达不同观点时而勃然发怒,和父亲起了争执。儿子突然冲到我身边,对着外公大喊大叫。我一时滞然。
我的底线是父亲不能参与孙辈的教育,我十分不希望孩子们蒙上我努力逃脱的原生家庭的影子。我的父母一辈子争吵,每天争执不断,每每他们吵闹不休,我就感到非常痛苦。宁静和平、友善欢乐是我向往的家庭氛围,也特别不希望我的孩子们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谁知,我的家庭,仍旧照搬了这种模式——我不得不思考我和父亲的相处模式,以及三代同堂的利弊。
一日和邻人讨论小孩大一点的规划,我谈到想留下阿姨,和老父分开。邻人很惊讶,“这不是过河拆桥吗”?我语塞。一般人看来大概都是这样的,她如此直截,我倒是意想不到。
自老大出生后,父亲就过来陪伴。最早是和母亲一起,母亲的到来令我安心不少。但是,母亲担忧家姐和外甥女,早早过去。我逐渐意识到,父亲在我处,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陪伴——某种意义上,我和先生理解也是赡养老人,让老人一享天伦之乐。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三代同堂的影响开始显现。首先老人的观念与时代需求冲突。哥哥现在就会说“学英语有什么用”,“女生跳舞,男生练武术”——英语是我希望孩子能学好的;舞蹈也是希望儿子去尝试的。但是儿子都拒绝或者不配合——被外公洗脑成功。我从来不给孩子灌输什么是必须什么是应该,只要有机会,就尽可能让孩子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父亲的这种价值观提早输入,令我非常恼怒。最早孩子拒绝海鲜,说海鲜是臭的,也是父亲经常对孩子提及——父亲很反对吃海鲜,也反对我给牛羊肉,认为猪肉才是好的,理由是,猪肉不好,怎么产量最高,老百姓们吃那么久?我只得退而求其次,经常做淡水鱼——父亲也有话,要少吃点,小心点,刺卡住怎么办?——反复解释无果,我望着桌上的桂鱼,只好默默叹气。
无数生活小事的摩擦和碰撞中,我和父亲差不多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父亲会毫不客气地伸手抢夺孩子,以贯彻他的教养理念,儿子从最早地惊吓恐惧,到如今会对着外公大喊大叫,我也从最初的心痛让步到现在冷静反思——孟母尚有三迁,我必须做点什么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改良和父亲沟通之道,改善孩子成长环境,一切需要契机,一切需要先机。从心出发,真诚为道。
So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