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27
以前一直不知道梁鸿这位作家,前段时间看贾樟柯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被这位女作家和她的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儿子间的对话吸引,才去找来她的书看,先看了《中国在梁庄:当代作家与她的故乡》,如果说《活着》丰富了我对49年前后中国农村的印象,那么这本则改变了我对中国腹地农村的认知。我从来没有去过河南,总的印象是河南人口大省,出来打工多。河南和陕西一样,古代中国的遗迹很多。自己和河南省籍人的交往,也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所以不是太理解过去民间舆论界普遍对河南抱有一种的偏见,同学郑家星讲起河南人咬牙切齿,恐怕和他多次在河南被骗被抢的经历有关。回到《中国在梁庄》,深感名称很贴切,梁庄这个农村社会真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道尽了农民的无奈,同时也把基层社会的那种鲜血淋漓直接呈现到你眼前。我在大学同学群中提到这本书和稍前两个月看的阎连科关于河南献血导致艾滋病蔓延的小说《丁庄梦》令我对河南人充满同情,也以此想稍稍平息一下郑同学的愤懑,不料引起另一位在美国的同学奋起指责,我很奇怪,问他看过梁鸿的书吗,答曰没有,但是他查了,梁鸿的书主要被境外反动势力用来攻击中国,而且这书成书于十几年前,不反映后来的GDP增长。这些言论的逻辑很难理解,我只能表示自己挑书并不是以外国人怎么说来做标杆。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地去美国做公务员(美国邮政系统),享受美国的各种福利保障,然后成天歌颂祖国,这样的人不会绝的。
梁鸿介绍自己的家乡是“穰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东经111°37’—111°20’之间。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294.4平方公里。吴镇梁庄村位于穰县西北部,距城区40公里……山少冈多平原广为穰县的地貌特点。”,我根据这些线索以及书中其它信息大致定位了梁庄在今天的河南邓州市,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基本靠农业的村庄的贫穷和落后的状况,可以简单地说,这样的贫穷不是此地本身造成的,而是长达一个世纪的整个国家工业化转型对农村长期的压榨的结果,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乡村教育的溃败,造成一代又一代的人缺乏应有的基础教育,像梁鸿以大学升学的方式走出村庄的是极个别的。
书中的大量细节描写是极其震撼的,比如讲砖厂的承包无序开发,把上万平方米的土地挖出一个深坑,对农民对自己祖辈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能够做出如此断子绝孙式的破坏,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过于居高临下的简单化表达。本来教育是可以慢慢改变人性的,但遗憾的是梁庄迎来的是下一代的留守儿童,这个明天接着说《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
title: 0xiah 告别梁庄
2022/8/28
在《中国在梁庄中》一书的最后,作者加了个“附录:艰难的「重返」“,提到”2012年11月中旬,《出梁庄记》终于交稿。持续的压力突然卸去,我以为我会如想象中那样欢欣和畅快。然而,没有。呆坐在租来的小书房,我不愿看书,也无法思考。”,因为这书看完后生出对那些实际存在的梁庄任务的关心,自然就接着读《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
不读不知道,读了吓一跳,以前从新闻中简单知道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市底层打工者的恶劣生存空间、河南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弄虚作假、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对工人身体的戕害和对环境的可以吓死人的不可逆的改变等等问题,居然在一个村庄的外出打工人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细节展现,这种震撼力,只有非虚构写作能做到,这也是梁鸿父亲陪她进行调查才能展示出来,梁父在这两本书中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读完此书,心中留下的,就是忧伤,也正是作者自己在后记中强调的忧伤。老同学说,年纪大了,就不看那些负面的、幽暗的东西了,也许有道理,不过以我现在重活一次的幼儿心态,我还是要用关切的眼光来看自己身处的这个社会。这书是如此的细腻,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用自己的文字去重述里面的故事,谈自己的感想,我想做一件事情,就是看机缘,去结识一位90后00后的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孩子,在互动中去理解这个处境,去探索合适的救赎之路,因为我自己也是个留守儿童。
书还剩下几十页别人为此书写的别册等,明天可以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