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0xiah 《现代性:工具与消费》

2021.12.12 23:49

现代性:工具与消费

写下这个标题后,我在想象百日后会如何审视自己周围的物品,如何利用它们,如何舍弃它们,如何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延伸,如何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代理,似乎有一个不同于现在的自己模模糊糊地在远处招手。出发的动机更多地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其中最大的惭愧在于买了东西不用,之前自己对此的解释是,如果都用,每天会很焦虑,而现在这个阶段的我是不想生产的,如果写作算是一种生产,那我打算对自己所拥有的物品做一个系列性的反思,看看那个对周遭别样疏离的自己是怎么回事。

物件1

踢脚线式取暖器

WechatIMG61.jpeg
WechatIMG61.jpeg

在现在的屋子里住了15年,中央空调也一直毫无差错地工作着。
我们今天所谓的现代生活,与十九世纪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强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之前的几千年,先辈们发明了农业、城市、引水渠和印刷术,但夏天如何制冷却始终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虽然冬天我们有很多方式可以取暖)。而到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所有相关联的工具、隐喻、概念和科学理解的出现,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人工制冷得到突破,终于有人可以用气泵的能量来压缩空气,压缩导致空气温度升高,然后使压缩的空气流过用水冷却的导管,这样给它降温。空气膨胀时从周围的环境吸收热量,就像冰晶溶解为液态水,这种热量吸收使周围的空气得以冷却。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过程来制造冰块。之后热力学的知识再与能源利用和基础化学知识结合不断改进这个基本过程,演化到二战之后的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冰箱,50年代“空气处理装置”普遍进入美国家庭,全球的生活开始深受这个技术的影响,今天的我们已难以想象没有冰箱空调的日子,但其实我家使用空调也只是自1988年始,历史如此之短,使得我们仍能回忆那种翻身感。

那种只能制冷的空调当然首先在有火炉之称的杭州等城市畅销,在南方炎热的广州等也会只装这种单制冷空调,十几年前的冬天我在中山大学讲学,晚上住在校方安排的公寓中瑟瑟发抖,望着壁挂机想着加个制热到底会增加多少成本。

早先的冷暖式空调室外机通常都有天冷时除霜要化很长时间甚至完全无法跳起的毛病,造成大家常用电热油汀作为补充,15年前我装修时为什么没有采用业已成熟的地暖呢,主要是觉得那个东西太热了,杭州也没冷到那个程度,而大金空调的口碑一直不错,所以最后还是靠大金中央空题维持着整套屋子的空气调节,这么多年并没遇到过空调不工作的事情,最多也就多化十几分钟除霜。

今年据说将迎来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在淘宝上晃悠的妻心动说要为可能来过冬的老人买个能提供让人舒适的取暖装置(空调热风确实有点烦),这款踢脚线式电热器入了她法眼,买来一个多月,除了测试也没用过,今日算是它首秀,结果发现将温度设为26度时,它经常会停止工作,而室内并没有升到设定的温度,联系商家,告知要设到45度,然后它会自动变频工作,这是什么操作?现代设备经常会有这类反人性的设计。

今天就是以这第一宗罪开场:购买有功能改进但并无实质需要的物品。

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也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但既然有了,就用足它。

0xiah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物件虽没有意识,但因着人投射的感情,也变得有了灵气。

    这大概就是圣人不弃物的道理。

    • 0xIah reply

      @WANG PEI, 所以需要克制,不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