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生物学家饶毅在他的个人主体的公众号“饶毅科学”上连发两篇文章,说到花滑女运动员“朱易”遭受网暴之事,我对体育不关心,所以根本没有听说过,今天阅读他的两篇文章,才知道大概情况。第一篇“为朱易鼓掌”饶议科学 2022-02-08 15:40,第二篇“朱易事件:要人人善良不现实,有恻隐之心不过分”饶议科学 2022-02-09 13:40 。文章中主要想澄清1.朱易从来不是自己主动要加入中国队,而是中国出于国家需要争取一些人“归化”。中国冰上运动部门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看准确,运动员成绩的变化也有一定无法预计。何况,中国冰雪运动部门在朱易之后邀请归化的谷爱凌,看的挺准,说明中国冰雪运动部门发现、邀请这些人,本身挺合理。朱易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邀请“归化”的运动员。2.不是朱松纯帮了朱易回国参赛,而是朱易回国,才有后面的朱松纯回国。再者中国科学家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能有人忘记了中国知识分子多年受过多少什么待遇,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科学家除了在自己圈子里有江湖,离开科学界唯唯诺诺、怕官员的科学家远多于敢发言的。3.体育总局选拔参赛运动员的过程有5轮比赛,很多裁判员参加评分。据体育部门公布的规则, 5场比赛裁判员都有轮换, 而且还有纪检部门监督。不要说科学家,在近年严格的巡视制度下,能够搞定这个过程的官员可能都没有几个。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报。查下来,没几个人逃得掉。4.科学家对于自己孩子的爱好愿意支持一段时间,看看孩子能够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绝大多数奥运金牌,不仅不会被科学家认为与科学一样重要,而且都难以管吃饭。在美国,不少奥运金牌得主,以后的工作不过是在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课外班。我有位同学的儿子,游泳教练就是奥运金牌得主。那孩子跟着学游泳,得一些地区性的小奖牌,就足够上哈佛大学。出现孩子的体育与学业冲突,大部分科学家家长会要求孩子适可而止,不可能把奖牌、包括奥运奖牌看的那么重。好玩、尊重而已,而并非需要想方设法参赛、想方设法获奖。
今天也看到朱易母亲委托澎湃新闻还是什么机构将朱易参加冬奥会的视频发出了了,并且配文“逆风飞翔”。
不了解事情始末,不能忘加评论,但有一点,有些人是否神经过于紧张,将金牌看的过重,这是否符合体育精神?
父亲特别爱体育,爱看体育比赛,大大小小运动会对于父亲都是节日,四年一次的奥运会那是盛大节日。运动员比赛失常,超常在父亲看来都是平常。
May-2022020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吗?
2022.02.09 00:00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