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May-20220205-關於抑鬱症

2022.02.05 00:00

昨天寫了央視拍攝的六集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今天有些 東西想補充一下關於抑鬱症的患病率和早期識別。近些年來,抑鬱症的患病率似乎逐年增高的趨勢。曾與一位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是現在關於抑鬱症的診斷手段,診斷技術提高了,還是人們的承受閾值降低了。也或許是隨著人們基本生活的提高,更關注精神領域,不但要活著,還要更好的活著。但就抑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截止現在也沒有生物學診斷依據。雖然研究很多,從基因,蛋白,信號通路,但是能對臨床提供生物學診斷標準的幾乎沒有,所以抑鬱症的診斷目前仍然是量表診斷, 基本憑藉臨床醫生的經驗和患者的自我量表測試。一個高中生告訴他的母親說,那些量表我想得什麼病就可以得什麼病,精神分裂也可以。儘管抑鬱症診斷率提高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是病態,需要治療。那麼什麼時候能覺察到是精神問題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現倉教授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燈泡不亮”原理。他說,如果你家一個房間的燈泡不亮,電工看後告訴你燈泡沒有問題,你能答應嗎?你一定不會答應,因為燈泡沒有問題,但是燈泡不亮啊?那一定是有問題的。那麼是什麼出了問題,這時要堅持線路問題了,就是精神心理可去檢查了。焦點訪談曾經有一期節目就是一個張大伯還是李大伯因為心慌氣短,頻繁到醫院心血管科檢查,花了2萬元,但是怎麼檢測都麼有問題。一次到社區看病,社區醫生給他檢查後建議他服用精神科藥物,結果用了200元錢問題解決了。這個是關於抑鬱癥的診斷問題,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有心理問題可能更多些,但是識別率或者精神科就診率可能更低。還有,關於病恥感的問題。一般人似乎總認為精神疾病就是精神病,就是人們常說的“瘋子”。人們常常避之不及。而對高血壓,糖尿病等似乎很少有病恥感。如何消除病恥感,需要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當人們真正能夠認識到抑鬱就是如同感冒一樣時,可能會好一些。但是有難度。對此我很有感觸。這也導致精神疾病患者的就醫治療受限。還有一點自殺者未必都是抑鬱症,抑鬱症未必都會自殺。不知道什麼時候,往往一個人自殺了就會說這個人有抑鬱症,好像抑鬱症=自殺,這個認識不準確。輕度,部分中度抑鬱症可以心理治療,重度抑鬱症還是應該藥物治療,如同紀錄片中一位記者,他說抗抑鬱藥物是最簡單經濟方便的治療。一位臨床醫生曾經說過,咨詢二十次也不及一片百憂解,這句話有些道理。同其他病一樣根據疾病程度選擇不同治療方式和藥物。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