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May-20220111-知识的诅咒

2022.01.11 00:00

因为拥有某项知识而被诅咒了,诅咒的结果是,认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别人也同样知道。
简单地说,在用愚蠢足以解释的情况下,不要用恶意推测别人,即「宁信其愚,不信其恶。
有个谚语,一般认为是出自拿破仑一世:「如果无能已经足以充分解释,就绝不要归咎于恶意。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误解和忽视在世上所造成的混乱,比恶意和欺骗要多上许多。无论如何,后两者的频率都低得多。
知识的诅咒是一个心理学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大家知道,孩子们都很好骗。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一样知道。
你对一样东西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忘记它当初学起来有多难。如果教过老年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或者出示健康码,就更有体会。
「知识的诅咒」是经济学家发明的一个词汇,用来解释为什么一方明明掌握了对手不知道的信息,却没有狡猾地用在讨价还价时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心理学家发现,误把「我知」当成「你也知」是人类心智中普遍存在的疾痛,并且存在多种相联系的变种,不得不一一命名。
「自我中心主义」,由于空间感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孩子们无法想象一个简单的空间场景,例如在桌子上搭三座玩具山,但是成年人认为孩子理所应当有空间概念。
「后见之明的偏见」,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碰巧知道的一些后果,如疾病确诊、战争创伤等,别人也同样知道,事实上别人只能在事前揣测、不能确定。
「虚假的共识」,做出过激的决定的人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这在群众维权运动中常常出现。例如,有一年,一位朋友的朋友,由于学区划分的原因,在上海的远郊区带头向镇政府抗议。一看群情激愤,他以为所有的家长都一样勇敢,就拉了一把派出所长的胳膊。结果只有他被抓了进去,旁人做鸟兽散。
「臆想的透明度」,被实验者事先与演讲者交谈,了解到一些背景故事,从而能听得出演讲中所带的讥讽,于是被实验者想当然地认为,台下那些幼稚的听众也能发现其中的微言大义。
还有一种「心盲症」,意思是指,缺乏心智的能力或没有心智的概念。 当问深度手机用户们多长时间才能教会一个新手用手机,他们猜测需要13分钟,实际上,需要32分钟。
写作者全然忘记了她的读者并不知道她所掌握的知识,也不熟悉她业内的行话,无法推测她忽略的步骤,更无法把她当成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场景进行视觉化。于是,写作者一条道走到黑,不肯解释术语行话,不肯给出推导逻辑,也不肯提供必要的细节。 知识诅咒的后果和认识。
任何想摆脱知识的诅咒的人必须先要了解这种诅咒有多严重。就像醉酒阻碍司机意识到自己不能开车一样,知识的诅咒也阻碍我们意识到我们受到了诅咒。 非常有意思的比喻!!
坏的写作,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坏的设计,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毒瘤。它降低了我们办事的效率,浪费了众人的时间,甚至会威胁到我们安全和生命。
最常见的是厕所的标示系统,不知从何时开始,厕所都开始不标汉字,有的标英文,有的用两个图标表示,但图标又不统一。我见过用京剧脸谱做标志的厕所,差点走错。 *确实如此,有时候我要端详很长时间,或者等一会看里面出来的是男还是女,记得有一次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认不出,但是等了很长时间没有人出来,我便喊了几声有人吗,没有人回答,我便迅速跑进去,看见便池又迅速跑了出来。
古人有谚:「少根钉,输战争」,少个词,也会如此。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要先了解谁是自己的受众。 很有启发,我要写书,写给那些人看,用怎样的语言写???
「禁止开车玩手机」
这个「玩」字用得很准确,如果说不准「用」手机,则属于乱规定了,我开导航算不算用手机?用蓝牙接电话算不算? 这个「玩」字,肯定出于交警部门的民间高手。
今天读了王佩老师的文章,很有意思,获益匪浅,摘抄于此,黑体字部分都可以写出感受形成文章。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