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修瑜 《沙丘的翻译》

2021.10.28 00:00

美国科幻小说《沙丘》写于20世纪,科幻爱好者在阅读时绕不开这部书。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在写作时运用很多今人看来也费解的词汇,不少是自己生造,可能要隔着几章才读到解释。有趣的是,尝试翻译,会感到两种背景的作者和读者,乃至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在咬合时,它们一点都不是榫接卯连的契合,露出奇特空缝。
例如 maternal grandfather who cannot be named 这一句中译本叫“无名的祖父”,实际上,它类似于伏地魔那种不能直呼其名的禁忌。
再如, the old woman studied Paul in one gestalten flicker, 这儿虽然说姐妹会老妇人察看保罗相貌十分细致,能闪电般记住对方,但强调点并非对方相貌见之忘俗,而是观察者本身能力强大。 “gestalten”是德语“使形成”,“flicker”是闪光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指姐妹会的一种独特技能,或许可以翻做“洞悉之眼”。
但读原文,会想到一个“看破”的表情包,眼角闪着四角星般的光。能力有限,中文怎么翻译,都差了一些味道。
在这种不断穿梭对照中,逐渐摸进那段神秘空缝,在这儿栖身,有种茫茫然的无所适从,也有种野性的兴奋。
会感到原来没有一种文化是理所当然的,会感到原来没有一种语言就可以穷尽所有描述。
由此更觉翻译有趣,最初是王老师所讲,去读原文,去勇敢打破出版社、编辑和译者甚至出版制度构造的重重藩篱,去获取更多信息,后来感到翻译能强迫自己深入细读文本,一眼草草扫过原文,收获不大,再后来发现翻译能让我实践费曼学习法,“把书上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无论是汉译英,英译汉,还是汉语把汉语再说一遍,或者英语把英语说一遍, 乃至今天在友人影响下看《沙丘》,它让我咀嚼品味出不同语言的精妙。
感谢王佩老师,感谢Andy Lee,也感谢发现《沙丘》趣味的朋友,这里记载了你们的话,记载了我生发出的感想。谨以此文献给你们。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WANG PEI reply

    我也没看过沙丘,这都能被cue到?是你的努力给了你回报,我只不过是一个桥头指了一下路的晒太阳的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