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天 x 120天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佛陀的世界:沉思与解脱

2022.02.05 00:00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兆光和媒体人梁文道联合策划,看理想APP出品的一档音频节目,分别以人类起源、战争与移民、物品流通、宗教与信仰、疾病与气候、大航海时代这六个关键词为主题,自2019年上线以来,已推出六季节目,共计200集内容,葛教授说,过去的世界史,常常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这么加起来合成的,而近些年来,全球史已经不这样讲历史,做这档节目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有着世界意识的青年。
最先吸引我的是第四季《宗教与信仰》,这一季,以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这三个世界性宗教为中心,讲述它们在全球历史上传布、影响和变异的过程,发现观念的巨大力量。共有33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一季第一讲中,佛教的发源与佛教在晋唐中国的发展。
宗教信仰可以看做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征,宗教、信仰和巫术,都来自人类心灵的某些恐惧,因为人类都有共同的恐惧,有共同的愿望,所以会采取差不多的信仰,或者差不多的方法。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我们难免会相信,用苦难和奉献,能够换得神祇的同情,换回对未来幸福的许诺。
许多朋友大概跟我一样,以为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一样,佛教都非常盛行,但事实恰恰相反,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始终没有成为最主流的宗教,甚至在中世纪时就几乎消失了,而能保留佛教并发展佛教的中国,就成了佛教的真正故乡。
一、佛教之前的印度
我们先从佛教发源地印度说起。
从印度的历史看,占据主流地位、对印度影响更深远的其实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早期是雅利安人的宗教。据说,雅利安人原本生活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后来几经迁徙,一支进入现在的伊朗,一支入侵并征服了印度次大陆。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之后,印度慢慢形成了一种历史上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不同的种姓之间壁垒森严。从历史上看,印度虽然经过了具有不同文化的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乃至英国人的占领和统治,但外来文化始终没有改变传统,反而是一次次地被卷进种姓制度。
这就是印度早期文化状况,也是后来各种印度宗教的历史大背景。
二、佛陀的诞生
印度早期历史有一种文献叫吠陀,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所以,印度也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叫吠陀时代。在漫长的吠陀时代,印度出现了很多离群索居的思想家,他们被称为“仙人”。几乎同时,西方的希腊和东方的中国等地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所以,德国历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就曾将其称为“轴心时代”(Axial period)。
正是在这个轴心时代,中印度地区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有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王子,这位王子在这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创立了对后世世界影响异常广泛和深远的佛教。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的圣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迦牟尼”。
关于乔达摩·悉达多的传说很多。
年轻时期的乔达摩·悉达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但可能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风潮的影响,他追求宗教生活、探讨彼岸真理,佛陀对人的生老病死和人生意义产生了怀疑。29岁时,他不顾父亲净饭王的反对,毅然放弃王位,出家修道。并在一次连续七天七夜的冥思后,宣称悟道成佛。那一年他35岁,开始被人称为“佛陀”或者“佛”。
三、佛教的形成与分裂
佛教的几乎每一次兴衰都与王权有密切关系。在它早期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位君主尤为重要,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佛教才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他就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
不过,佛教的发展并非一直顺利,中间甚至出现过多次分裂。
佛陀在世时,佛教就已经有了裂痕。
佛陀之后,教团失去了统一教主,便再次出现分裂的迹象。
这种分歧,一方面反映了教团内部可能出现了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佛教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信众日益广泛,各地对佛法的理解尤其是戒律的遵守都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如果说,是因为戒律认知的分歧造成了佛教分裂成上座部和大众部等部派。那么教义上的分歧,自然也会造成教团的更大分裂。这种分裂最重要的一个结果,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大乘佛教(Mahayana)的出现。“大乘”的“乘”是指车,“大乘”的意思就是大的车。这一派别的僧众将自己称为“大乘”,就是认为可以普度众生,不论僧俗,所有人都能成佛,目标更为宏大。他们将旧有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Hinayana)。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是大乘小乘同时传入的,但后来大乘佛教占据了主流。所以,汉传佛教主要都是大乘,比如《西游记》中的佛菩萨形象,其实都属于大乘佛教。今天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在内的东亚世界,最流行的就是大乘佛教。但被贬称为小乘的佛教,仍然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流行,诸如南亚的斯里兰卡、东南亚的缅甸等。
四、佛教在晋唐中国的发展
佛教东传的传说,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大约在西汉末年哀帝时(公元前后),佛教由大月氏人传给中国人。据说,当时大月氏王曾派遣使者伊存向中国使者口授《浮屠经》,因为“浮屠”是“佛”的另一种音译,所以“浮屠经”也就是佛经的意思。
史书上记载的佛教东传最为流行的那几个说法,虽然内容多有不同,但却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中国的佛教的直接来源是中亚,而不是直接來自印度。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佛教逐步从印度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国内政治演变。
阿育王去世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孔雀帝国便被巽伽王朝(Shunga Empire)取代了。新王朝一反阿育王的做法,大力支持婆罗门教而反对佛教,许多佛寺被毁,大批僧人逃出印度。其中,很多僧人就逃到了古代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相当于今天的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
当印度佛教遇到犍陀罗人,佛教面貌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这里,大量口耳相传的佛经,才第一次被正式写下来。据说,中国最早翻译的佛经就是从犍陀罗语翻译过来的。中国最早佛像的艺术风格,也都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就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国早期佛教应该来源于犍陀罗,这也和文献记载的佛教来自中亚地区的月氏相契合,因为希腊人王国大夏,后来向月氏称臣。
如果说最先推动佛教走向世界的是阿育王,那么,走向世界的第一个高潮就是在犍陀罗。今天,我们一般对中亚这片地方的认识,总是离不开伊斯兰教,但在那个时期,它却是佛教重镇,甚至有学者称犍陀罗为佛教的飞翔之地。
贵霜帝国的迦腻色迦王,继续了保护佛教的政策,以佛教治国。他还主持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大结集。也正是在他统治的时期,佛教的传播形成高潮。比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等最早来华的弘法僧,就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而现在新疆的龟兹等地,也就是从犍陀罗到中国内地沿线的西域绿洲,后来也都陆续接受了佛教。
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在中国人心里,佛和中国传统的神灵没什么区别。
后来,来华的传法僧多了、佛经翻译多了,人们对佛教的理解也就更深了。大致到了三国时期,中国的北方出现了洛阳等多个佛教中心,南方也出现了以吴国都城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为中心的佛教团体。
当然,东汉三国还是佛教传播的初级阶段,佛教在中国仍是星星之火。三国时代以后,我们在历史文献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域外僧人来到中国传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僧众前往中亚和印度求法。你来我往,在两方面的努力下,佛教信仰的小火苗,在中国渐成燎原之势。
《西游记》里唐三藏西天求法,尽管有白龙马,还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但还是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到达西天佛国。这当然是神话故事,但历史上的法显、玄奘这些西行求法人,确实也曾经历种种磨难,甚至多次险些命丧途中。
佛教观察人生和社会,得出的看法是人生皆“苦”,因为“苦”,所以,人要摆脱苦难,就要修行佛法,超越尘世,拯救自己的精神,因此他们相信佛教,也是因为他们觉得,佛、法、僧三宝可以带领自己,走出六道的轮回怪圈,得到苦难消失的“超升”。
这种教义对于混乱时代,深陷苦难中的人们很有吸引力。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渐渐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非汉族统治者没有那么深的儒家传统,另一方面,东晋以后很多汉族士大夫,觉得它讲了很多“周孔之所不言”的人生道理,而且要比儒家深刻得多。
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小乘禅学,一方面是大乘般若学。前面提到,公元147年和148年,两个中亚来的僧人支娄迦谶和安世高分别到了洛阳,各自传来了佛教的不同知识。
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经过南方的慧远(334-416)和北方的鸠摩罗什(344-413),以及他们的弟子的努力,佛教在南北都得到皇权的支持。到了五世纪下半叶,渐渐地佛教传播得越来越广,佛教的道理也越讲越深入,出现了好多好多的高僧,这些高僧往来南北,互相交流。
到了五世纪六世纪之交,《般若》系经典、《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大般涅槃经》以及《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越来盛行,各种戒律也被翻译过来,僧团的组织也越来越严密,各种道理反复辩论分析,这时候出现了佛教的大繁荣,大家看北方有那么多巨大的石窟,而南方呢?“南朝(“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这种佛教的兴盛,也带来对经典的解释不同,修行的方式不同,门弟子的归属不同,于是,中国就出现了好多不同的佛教门派。比如什么三论宗、法华宗、俱舍宗、地论宗、禅宗等等。
那么,谁是佛教的正宗?谁是佛教的正脉?最准确最原本的道理是什么?于是,中国佛教徒们,也要正本清源,这就出现了玄奘印度取经的事情。
不过,信仰还是随着国家政治变化了。
随着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中处在了中心位置。佛教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致的发展倾向。
一方面是,成群结队的僧人从印度半岛和中亚奔赴唐帝国;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僧人也越来越多地有了宗教信仰上的自信。
除了宣扬中国佛教教义上的优越,中国信徒甚至还将佛经中描绘的佛教圣地移植到了中国,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四大菩萨道场”,也就是文殊菩萨居住的五台山(在今天的山西省)、普贤菩萨居住的峨眉山(在今天的四川省)、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在今天的浙江省)以及地藏菩萨居住的九华山(在今天的安徽省)。
这些地方至今仍然是大家熟知和敬奉的道场。并且,这四位菩萨都是大乘佛教信仰体系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中国信众的叙述中,本是印度的菩萨成了居住在中国的菩萨,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信众的信仰自信。
到了九世纪,五台山已经成为唐帝国最重要的佛教信仰中心,前往五台山礼拜的信徒络绎不绝,甚至影响到了中亚和西域。

Echo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